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8,18(2):182-195
1997年夏笔者和夏威夷大学范宝峰教授与CharlesRFletoherIll教授在夏威夷群岛进行地质考察。在瓦胡岛所见第四纪珊瑚礁和古海岸地质的年代学记录是:高出现海平面30m处有Kaena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45~60万年。较新的为相当于阶段5e和我国马兰黄土下S1下部的WimanaloFormation珊瑚礁),其年代为11.4~13.l万年。更年轻的海平面变化记录是几个水下的古海岸线。代表阶段3的古海岸线位于-60~-50m(6~5万年)。阶段2的古海岸线,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位于现海平面下110~120m(.互万年),为Millllala海岸线(图版互图1,下同)  相似文献   
22.
刘东生  朱海之 《地质科学》1959,2(6):178-181
三门系,是我国第四纪的地层之一。三门系的命名是根据在河南三门峽所看到的剖面而起的。最初正式应用三門系見于1923年出版的“中国北部之新生界”一书,到現在已有36年的历史了。許多年来不少人对三門系的地层、动植物化石、沉积和其遭受的新构造运动等都做过研究。可是关于三門系的时代,三门系的上、下界限,以及三門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等問題却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自建国以来在生产建設中大量地貭工作的开展及許多新資料的陸續发現。  相似文献   
23.
斋堂黄土剖面古气候记录表明:1)冬、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存在相位差;2)冬、夏季风记录在变化趋势上具有互为消长的关系,而在变化幅度和频率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冬、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变化是分别由不同的因素和过程所控制。我们提出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系统在东亚季风变化过程中起着直接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4.
云南石林地区土壤侵蚀的石笋记录与现代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云南乃古石林地区的洞穴沉积物———石笋,结合土壤侵蚀观测结果,发现石笋中的每一个夹泥层代表一次地表快速剥蚀事件,进而讨论了土壤侵蚀事件在石林发育过程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石林发育的自然过程之一是土体较长时期稳定、实现土下溶蚀,协同土壤阶段性的快速剥蚀过程,脉动式相对向上“生长”。石林地区全新世曾经历过数次快速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25.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3,13(4):344-348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袁老师的弟子满天下。受过袁老师教诲的学生之多,成绩之大恐怕在国内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袁老师为中国的第四纪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所花费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的份量和意义。袁复礼教授的一生的地质工作和他的教育工作都说明他是一位不服输的地质学家,是一位把地质学念在“身上”的地质学家,更是一位能够和大山岩石谈话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26.
雷州半岛全新世高温期珊瑚生长所揭示的环境突变事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南海北部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角孔珊瑚礁剖面(20°14.005′N, 109°55.200′E)的研究, 发现在全新世高温期存在至少9次高频率、大幅度的气候突然变冷事件, 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雷州事件”. 这一时期是雷州半岛珊瑚礁发育的适宜期, 至少可分为9个阶段, 每一阶段(即一次气候适宜期)的持续时间约20~50 a, 之后即在冬季突然出现一次低温和(或)相对低海平面事件, 导致角孔珊瑚大量死亡, 并出露遭受磨蚀, 形成间断面; 如此循环往复, 形成厚逾4 m的角孔珊瑚礁坪. 此段时间地壳分阶段性地下沉, 海平面上升. 该珊瑚礁剖面是研究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全新世高温期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宝贵的材料, 为全新世高温期的高频气候不稳定性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对传统的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特征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石笋TS9501薄片样品微层灰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灰度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归纳了适于灰度测量石笋样品的条件是:(1)当地气候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溶洞埋深不宜过大,洞穴上方岩石中无横向水流,渗水为垂向运动;(3)渗水通道的调蓄能力能够保证季节性环境差异不会被破坏;(4)石笋样品含较多的有机杂质,不宜过于纯净,并在样品生长方向上有明显变化.通过与现代器测记录对比,发现石笋薄片透光条件下测得的灰度主要受地表气温(尤其是夏季气温)的影响,可以作为气温的替代性指标.并以此分析了北京地区一千多年来的气温变化,揭示出北京地区也存在几次明显的小冰期,与历史记录基本一致.而且在1400AD前后气温型式有明显变化,此前的气温变化幅度小、波动较弱,而此后的气温波动剧烈、变化幅度大,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小冰期.这种变化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地质记录中也有表现,可能指示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型式变化。  相似文献   
28.
晚第三纪以来中国古环境的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贺袁复礼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周年,感谢他对中国第四纪地质和古环境研究的教导和启迪。 一、中国现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现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因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动植物、土壤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而这些因素的形成无一不具有其历史根源,因此环境各因素的发展对于环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地质历史的发展来看,现代东亚环境的轮廓基本上形成于新生代中期,因此研究中国晚第三纪以来古环境及其发展过程对于认识和保护现代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9.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沉积作用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自生沉积速率主要受湖水蒸发量和补给水的化学成分控制,并受湖面变化影响。西藏色林错沉积物岩芯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当地12000年以来的气候和湖面变化,其中12000—10000aB.P.干旱、低湖面,10000—4200aB.P.温湿、湖面上升,4200年以来的干旱、湖面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泥河湾盆地和黄土高原堆积着我国第四纪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地层,同时也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两者沉积环境不同,但都较为连续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和古人类活动的信息。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个重要地区的地层进行了对比,并列出了两个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