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1.
基于GNSS基准站网的对流层延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卫星导航定位中,通常采用对流层模型进行,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的现状,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GNSS基准站网的对流层延迟建模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利用日本地区GENET参考网约737个站5a的GNSS-ZTD序列建立了区域对流层模型ZTDM-JPN,并将ZTDM-JPN模型应用于GPS及北斗定位实验,分析了其在GPS及北斗定位中的实际应用性能。通过与国际上常用的对流层模型EGNOS、UNB3m作比较,结果表明,ZTDM-JPN模型的模拟精度较相同条件下的EGNOS与UNB3m模型分别提升约26%和21%,从而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312.
对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聂尔错和拉果错地区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旨在查明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聂尔错地区流纹岩及拉果错地区英安岩分别形成于112.5Ma和112.3Ma,与区域上大规模展布的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时代一致。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岩与流纹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且明显富集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英安岩起源于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流纹岩是下地壳熔体经历广泛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认为,西藏中部早白垩世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的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313.
BIO-NORM与EO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域,利用专家经验法(expert opinion,EO)和新建的Bio-Norm法,分别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对研究区水田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EO法时不同专家组选取的参评指标不尽相同,评价结果具有不稳定性。Bio-Norm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及确定的隶属度函数临界值,比起EO法更能反映水稻生长的实际要求;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与水稻产量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高于EO法,且IFI值与水稻产量各等级区域分布特征更吻合。采用Bio-Norm法评价耕地质量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14.
爆炸对结构物的作用可以看成是冲击力和热的共同作用结果。基于Biot热弹性波动理论,利用饱和多孔介质热- 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研究了饱和软黏土中隧道结构内受指数衰减热/力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利用Flügge薄壳理论,得到隧道结构的运动方程。考虑土-结构接触面上的协调条件并利用热-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模型的通解,得到了热/力冲击荷载作用下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响应在Laplace变换域中的解。利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技术得到数值计算结果,探讨了冲击荷载和热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刚度和厚度对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隧洞衬砌对周围土体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且衬砌刚度越大,其保护效果越好;衬砌与土体接触面上应力随衬砌刚度增大而减小,并且刚度越大应力衰减越快;衬砌刚度和厚度对热冲击的位移响应有明显影响,而对其温度响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15.
引言日本德岛县是一个在地势、地形上很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其总面积的80%为山地,且很多山的海拔都超过了1000m,所以整个境内地形陡峭,河流湍急。另外,德岛县面临濑户内海、纪伊水道和太平洋,特别是属于太平洋气候的县南地区,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多雨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因台风或梅雨等原因发生泥沙灾害。  相似文献   
316.
建立系列模拟实验研究了冻融作用对垃圾填埋场防渗层防渗和去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对渗透系数和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均有重要影响;冻融前的渗透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1.0×10-7 cm/s),冻融后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增加2~6倍;防渗层对COD、Cl-和NH+4的去除率分别从冻融前的68.6%、31.6%和70.5%变为86.2%、18.2%和23.0%。  相似文献   
317.
王叔和  唐正宏 《天文学报》1999,40(4):351-359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 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2 个底片天区15 张照相底片上的31 次观测,以ACT 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处理,得到了16 颗依巴谷星和38 颗场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结果,其中依巴谷星的赤经和赤纬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0 .5 mas 和7 .5 mas,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 .70 mas/yr 和0 .59 mas/yr  相似文献   
318.
1998年10月21日,由龚惠兴、童庆禧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研究员领衔,会同国内六家研究单位的专家共同完成的我国免费接收处理美国“海星”号海洋水色卫星宽视场海洋水色观测资料的卫星  相似文献   
319.
川西龙门山冲断带构造油气藏类型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川西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类型众多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逆冲断层带和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构造以及双重构造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变形样式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不同类型构造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并与龙门山冲断带的主干断裂密切相关,如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型油气藏;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三角带构造型油气藏以及一些断滑褶皱型油气藏,等等。在纵向上具有分层性,区域性滑脱层之上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主要有背冲断块型油气藏、逆冲断裂带内的构造油气藏等,滑脱层之下发育双重构造型油气藏、断层相关及与背斜有关的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320.
龙门山冲断带多层次滑脱带与滑脱构造变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层次的滑脱层,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ⅰ)深层次滑脱带,包括壳幔滑脱带、壳内滑脱带和前震旦系基底滑脱带,所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壳幔拆离滑脱变形、基底韧性剪切变形等;(ⅱ)中层次滑脱带,包括寒武-奥陶系滑脱带、志留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等厚褶皱、尖棱褶皱、构造虚脱及其构造组合等;(ⅲ)浅层次滑脱带,包括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滑脱带、侏罗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样式、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和双重构造等.多套滑脱层不仅使褶皱-冲断带自深层往浅层发育了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同时还使得局部构造发生了明显的构造作用的叠加,研究表明,多套滑脱层在龙门山冲断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