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案情简介 N市G路146号房屋原为私有产权商住房屋,业主为卢某。建国初期,该房屋被收归国有并改造为经租房。此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N市人民政府落实政策时将该房屋还给了卢某。1989年,N市人民政府为卢某颁发了房产证,房产证上登记的房屋用途为“住宅”。  相似文献   
52.
2000-2013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MODIS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高原内陆湖泊群,该区域湖泊面积与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遥感监测湖泊的分布和面积变化趋势,对分析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MOD09A1(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数据)进行逐月合成,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种水体指数的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提取方法,并通过活动窗口、DEM和时间序列去噪等方法,消除山体阴影、冰雪等因素的干扰。最后,提取和合成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逐年和逐月的湖泊范围,并选取色林错和卓乃湖2个典型湖泊与人工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进行验证分析,其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9和0.97,从时空变化趋势上分析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范围整体上呈较显著的扩张趋势,湖泊总面积增加速率约为490.98 km2 a-1(R2约为0.96);(2)1-12月份湖泊面积逐月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呈整体扩张,而非季节性扩张。除2-4月份外,其他月份增加速率均在400 km2 a-1以上(R2>0.79),表现为稳定且持续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53.
基于云计算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密集型的地学研究离不开数据资源和信息平台的支撑,因此,实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大意义。早期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集中数据汇交,存在数据服务负载不均衡、数据整合模式单一、数据服务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随着Web 2.0理念的提出,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数据共享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概念模型。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数据资源即服务(DaaS),以及数据功能即服务(SaaS)实现共享服务模式的转变,将死板的数据转为灵活的服务。在“数据云”中,用户既是数据的使用者也是数据资源的提供者,通过提供数据发布、数据需求发布、数据发现与共享、需求发现与反馈等功能,解决数据共享中“用户-数据”之间的矛盾,并激励普通科研工作者贡献自己的数据,保障数据资源有效、可持续整合。最后,构建了原型系统用于验证该框架,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人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的数据共享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54.
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经过全面调查,查明了云南石漠化分布、成因及资源环境条件。通过统一规划,多方协作,采取生物、工程、经济、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遥感监测石漠化面积减少6.2 万hm2。其中,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土地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等综合治理工作,消除或削弱了造成石漠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标本兼治的效果突出。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有石漠化治理仍限于治点,区域面貌改观不大;考虑岩溶流域的系统性不够,选择治理方法未考虑对流域下游的影响;重植被恢复,对于区域经济和生态功能整体修复的考虑不足;调查变化情况监测手段落后,治理效果及动态不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依法管控尚待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整合不够,影响综合治理成效等。因此云南的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尚需做好第二期综合治理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55.
罗健民  冯敏 《岩矿测试》1988,(3):199-202
采用红外光谱定量测定石灰岩中游离SiO_2可以克服化学分析中硅酸盐(高岭石族矿物例外)中SiO_2的干扰以及X衍射法不能测定非晶质SiO_2相的不足。在样品不含高岭石族矿物时分析的绝对误差小于0.5%。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样品用量少、消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名精(CAL)抗甲型流感病毒(IAV)潜在化学成分、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开发CAL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自1988年1月1日至2023年2月25日分离鉴定的CAL化学成分,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平台收集IAV靶点,导入jvenn取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CAL-活性成分-IAV网络,在STRING平台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结合运用DAVIED数据库和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将关键药物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主要潜在活性成分27种,潜在靶点468个,CAL与IAV交集靶点175个。GO功能分析获得97个细胞组分、664个生物过程和150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CAL抗IAV信号通路共168条,包括高糖基化终产物-高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癌症和IAV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前五种核心成分里面,熊果酸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有更高结合亲和力。结论:CAL作用于IAV可能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参与,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为CAL抗IAV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新型抗甲流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