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9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考查了1962~2010年间华北地区和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变化的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所有的强震(MS≥6.0)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3%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4年之后。江苏及其邻区11次中强震(MS≥5. 2)中有10次发生在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期及其后半年时间内,并且64%的地震都发生在上升期开始后的3年10个月后。  相似文献   
82.
苍山5.2级地震的磁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磁Z21差值法,日变空间相关系数法及幅相法,对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Ms5.2级地震江苏地磁台网记录的综合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结果对利用江苏地磁台网预测5.0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地电场震前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场的地震预报研究目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主要利用西北地区的一些数字化观测资料对地电场的震前变化进行分析,并就地电场的预报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4.
应用系统整体稳定和局部不稳定两种状态预测地震的思想,根据历史地震分布及地震构造环境等选定29°~34°30′N,110°~125°E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地震活动暂定态系统.寻找其内部非线性区,判定该区域内地震活动趋势和未来应重点关注的地区.判断结果与1996年11月南黄海地震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85.
地磁Z分量幅相法临震标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志生  蒋延林 《地震》1998,18(2):206-210
应用连云港台和溧阳台 7a以上的地磁 Z分量日变资料及其间江苏地区 ML 5 .0以上地震 ,提取了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消除年变的幅相法临震标志体系。分析认为上述标志体系与原有的方法比较 ,具有异常判别受人为因素影响小的优点 ,但须进一步降低虚报率。  相似文献   
86.
Introduction Geoelectric field is one of the proper physical fields of the Earth.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vari-ous current systems originating outside of the Earth and the internal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s well as the underground current origin. It carries a great amount of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Earths interior. At present, a lot of observations and studies about the geoelectric field have been made in the world. Many applications and studie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in the…  相似文献   
87.
章鑫  姚丽  冯志生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0):3804-3817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前人使用大地电磁探测和地震学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揭示了可能存在部分熔融状态的地壳流,而这种地下熔融体与周围物质的作用可能引起了地下强电流异常,进一步导致地表地磁响应.基于连续的地磁观测,发现2018年7月31日在川滇块体周边出现大范围的地磁Z分量日变化短时畸变,畸变发生后100天内发生了4次5级以上地震.为了定量研究这一现象,本文基于Biot-Savart定理和采用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奇异值分解)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地磁日变化短时畸变数据开展反演.结果显示:(1)以大地电磁测深给出的电性模型作为初始条件,反演得到的电流强度为3700~5000 A,有效深度为25~60 km;(2)地下畸变电流的空间分布位置和深度和地下电性高导体分布一致,与前人给出的地壳流位置吻合;(3)地壳流偶然微小运动可能引起了大范围的强电流,这种短时存在的高强度电流沿高导带分布,可能是地磁日变化短时畸变的源电流;(4)推测深部地壳流的运动具有传递应力作用,参与诱发了100天内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对源电流进行反演的定量化工作,以地下电流的方式佐证了可能存在地壳流.  相似文献   
88.
冯志生  范国华 《地震学报》1990,12(3):292-298
本文将Jones的蒙特卡罗反演法,与修改后的马夸特反演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蒙特卡罗反演法.它实际上是定向求解与随机求解的结合,具有占用机时短及解的拟合度高的优点.作者利用该法处理了理论视电阻率曲线,及实测的视电阻率曲线,获得了大量具有高拟合度的模型,进而获得了可能解的范围.   相似文献   
89.
FHD 磁力仪分量线圈装置误差对磁偏角观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FHD 磁力仪观测磁偏角的原理, 计算了分量线圈不水平导致的磁偏角观测值误差,发现分量线圈仅在EW 方向的倾斜对磁偏角观测产生误差。文中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由于分量线圈底座水平的长期漂移, 仪器的垂直分量及磁偏角观测误差也会发生长期漂移, 长期漂移变化的周期约2 ~ 4 个月, 对垂直分量其幅度约3.5~ 11.0nT, 而磁偏角的幅度约0.1′~ 1.0′, 因此认为在将该仪器观测值用作绝对观测值进行地震异常分析时, 应注意回避这种长期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90.
核旋仪作为地磁场绝对观测仪器在国内地磁台站已普遍使用,核旋仪测量的是质子旋进的频率信号,因此需要对该频率信号进行选频。以往国内地磁台站普遍使用的是手动观测的核旋仪器,其选频采用手动模拟方式,调节档位来进行选频,难免有些粗糙;由于地磁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物理量,特别是遇到磁暴现象时,这种变化更大,如果1min采样测量一次地磁场,实现精确选频未免有些困难。江苏省地震局研制的“FHD分量核旋仪”已经在全国许多地磁台站得到应用,这种仪器可以进行1min测量一次地磁场,不需要用手动换档方式对信号进行选频,其选频采用数字化方式,能实现选频随磁场的变化进行自动跟踪,不仅如此,还可以适配不同参数的探头和不同长度的信号传输线,这就是FHD分量核旋仪采用的数字化选频与自动跟踪技术(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