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是出台政策,局领导开展“访企业、送服务”活动。为有效解决历史遗留工业用房“两证”办理难题,义乌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义政发[2008]85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局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土地使用权办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72.
对黄崖洞铁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矿床成因做初步探讨.全面总结该矿床的成因、构件要素及其与矿床表象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在地层、构造、标志层等方面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3.
针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DLG数据库物理无缝数据层的更新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具体更新流程设计及相应的更新编辑实施方法,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可行的物理无缝数据更新机制,以减少对不同比例尺每一版更新数据的重复拼接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74.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泡动力学对其不考虑球壳影响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内爆波压力脉冲沿径向以指数?1 衰减,并指出其物理意义和隐含假设,进而从能量分析得到增加内压使压缩空气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减弱释放到水中的压力波能量;其次,采用三相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考虑水的可压缩性和球壳因挤压引起的脆性破裂的影响,得到更为接近实际的内爆压力的分布。由于两侧挤压球壳,外部的水在不断扩大的缺口处产生向内的射流,造成内部气体非球形塌缩,后续压力波呈现出与球壳碎裂方式有关的方向性差异。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内部初始气压的研究表明,增加初始内部气体压力到 1 MPa 时,压力脉冲在球壳表面处下降了 15. 6%~24. 8%。这一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浮球质量的条件下,增加内部初始气压具有很好地抑制近端内爆波强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讨论了新疆北部及其邻区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进程。晚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和泛塔里木是被中亚蒙古大洋分隔的两个地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于志留纪末,它之所以缺乏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在于它的形成是泛塔里木地块解体之后分离出来的一些小地块重新拼合的结果。泥盆纪初因额尔齐斯的裂谷作用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南缘分裂出一个以早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间地块。早中石炭世因巴音沟-博格达-东黄山的裂谷作用将准噶尔-哈密地块从哈萨克斯坦板块分割出来。到石炭纪末,彼此割裂的地块最终拼合在一起。早二叠世开始,该区进入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这个阶段以两次大规模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特点。该区地块间边界的重新调整,地块的再分割、山脉隆升、盆地沉陷和地壳沿南北方向的缩短都与此密切相关。显然,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已有的构造格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犁和吐鲁番地块间沿大型走滑断裂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作者认为,该区碰撞期后陆内造山作用的力源主要来自北、南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挤压。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