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9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基于决策树系统的遥感植被分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宏观模糊的农业种植结构定量、准确、直观地反映出来,本文运用MODIS植被指数对作物生长规律分析,并与决策树分类系统相结合,成功提取了河北省黑龙港区域的冬小麦、棉花、夏玉米、花生、果树和蔬菜的分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基于决策树系统的TM影像与MODIS_EVI影像相结合的分类方法精度较高,总体精度可达91.3%,蔬菜、小麦、棉花、玉米等4种作物较传统影像监督分类的结果分别提高了13.8%、2.0%、1.3%、20.5%。  相似文献   
72.
基于NOAA/AVHRR的中亚地区荒漠化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像特征的荒漠化解译,监测荒漠化土地面积和荒漠化程度,分析探讨1989年至2009年中亚地区荒漠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对中亚地区进行快速地荒漠化的宏观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73.
74.
中国数字林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丹  冯仲科 《测绘科学》2005,30(5):65-67
本文从数字地球、数字林业概念出发,提出“数字林场”建设技术体系,并总结出以林场或县级林业局为管理单位的数字化林场建设的“8533”技术框架及技术路线,即选择八种林场基础数据获取方式,实现五种林图的绘制、更新,运用三类模型为林业生产经营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林场小班影像、空间、属性三个数据库。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数字林场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立地分析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5.
航空数字摄影测量对林分立木测高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佳  冯仲科 《测绘科学》2011,36(6):77-79
为了解决以往森林调查手段需要在野外工作,并且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的问题,本文提出用航空摄影立体像对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来估测林分立木高度。本研究利用两张廊坊市自然公园拍摄比例尺为1∶2500的航空像对,构建数字立体模型,在此模型上测量50株样木的高度,并结合实地用全站仪实测得出的数据进行精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航空立体像对数字摄影测量立木高度,与全站仪实测数据相比差异不显著,两组数据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精度达到93.96%,与林业调查上95%的精度要求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6.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差是指全站仪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所求得的方向值的准确度,是衡量全站仪测角质量高低的标志.本文叙述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的测定过程,给出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检定结果的计算模型,并以测角标称精度为3"的南方NTS-663全站仪作为样机,利用多目标法进行水平方向一测回标准差检定,通过4个检定序列,...  相似文献   
77.
坐标转换及换带计算的研究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测量中经常面临如何选择适合的控制网的中央子午线,如何实现新、旧控制网控制点坐标的统一,如何有效地克服长度变形等问题,阐述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成果转换和换代计算的方法,探讨了坐标转换基本模型的选用、转换参数的解算、转换计算的方法、转换计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坐标转换和换代计算公式,基于VB语言开发了坐标正反算程序、换代计算程序和简单梯形图幅编号查询程序,简要说明了这些程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和分析了程序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证明程序设计正确,计算精度符合要求,达到了系统统一、简化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建立我国资源环境空间宏观监测与地面微观测量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资源、环境的监测多系以 RS、GPS RTK技术、GIS及其集成技术为基础的空间对地监测 ,这种监测体系比较宏观和粗放 ,对于全球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是必要的、理想的 ,而对于局部地区的特殊的灾变环境和工程仍采用宏观监测 ,其精度就难以达到要求 ,而利用摄影测量、全站仪、GPS RTK、数字化测图与 GIS、三维工业测量等技术则是切实可行的监测手段 ,适合于对微观目标的精准测量。就建立我国资源与环境空间宏观监测和地面精准测量与监测体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侧重讨论了宏观监测森林蓄积量和微观监测景观破碎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