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油气中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水中的直接显示,研究地层水中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分析油气的沉积环境、生源母质、成熟度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地层水萃取烃类分析后发现:烃类来源于氧化环境下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现均已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其中黄岩构造带、天台构造带和西次凹的烃类以来自黏土矿物含量颇为丰富的泥岩为主,而平湖斜坡带的源岩缺乏黏土矿物,更可能以煤为主。天台构造带的地层水中烃类很特殊,其姥植比异常高,二萜类具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双重贡献的特征,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二萜类以裸子植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天台构造带原油的姥植比和二萜类特征与其地层水一致,同样具有特殊性,且多种芳烃地球化学参数也均不同于其他构造带,因此推断天台构造带的原油是不同于其他构造带的特殊类型。天台构造带地层水中烃类的特殊性是推断其原油为特殊类型的有力入口,对进一步研究天台构造带的特殊原油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内外的页岩气研究现状,认为页岩气是未来重要的补充能源,但其发展尚需要大量的工作;中国学者对页岩气的概念和资源评价方法的认识逐渐趋向于统一,关注的泥页岩评价指标主要是总有机碳、成熟度、连续厚度和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在对页岩气的定义进行限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气泥页岩层段和泥页岩含气系统的概念,应用这种概念更有利于页岩气的资源评价和开发.除了常规的泥页岩评价指标外,应对泥页岩层段和系统中顶、底板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顶、底板主要特征,特别是不渗透岩层能封堵泥页岩中形成的天然气.在页岩气资源量计算中,应考虑到烃源岩纵横向上的非均质性,应用权重系数考虑不同厚度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参数;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泥页岩含气系统纵向单元精细划分方法.由于国内对页岩气中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测试方法尚不统一,对同一样品测试结果相差较大,缺乏相应的分析测试标准,因此提出了按照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及氢指数确定含气量的方法;该方法尽管结果不一定很精确,但对于目前测试数据误差较大或缺乏的情况,能提供重要参考.页岩气资源评价总体上应兼顾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勘探程度选择评价方法,分类评价与分级评价相统一.最后,建议采用镜质体反射率与总有机碳的乘积和开采系数的关系图,来预测开采系数.  相似文献   
2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轻质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婷  侯读杰  曹冰  陈晓东  刁慧 《沉积学报》2017,35(1):182-192
采用GC-MS实验技术,对西湖凹陷8口井12个轻质原油样品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平湖斜坡带北部地区NB14-1井、NB14-2井和NB14-3井这3口井的轻质原油与平湖斜坡带中部地区的NB25-1井和NB25-2井、西次凹的HY1-1井以及黄岩构造带的HY2-1井和HY2-2井这5口井的轻质原油芳烃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轻质原油芳烃馏分中以二环和三环的化合物为主,前者富含菲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和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后者则相反,其富含萘系列和联苯系列化合物,菲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轻质原油生源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原油的母源都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来源,成因环境都为氧化环境,但后者的1,2,5-TMN和1,2,5,6-TeMN相对含量更高,氧芴相对含量和Pr/Ph值更大,反映其母源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程度更大,沉积环境的氧化性更强。烷基萘、烷基菲和烷基二苯并噻吩成熟度指标表明,轻质原油以达到成熟到高熟演化阶段,平湖斜坡带北部地区的NB14-1井、NB14-2井和NB14-3井这3口井的轻质原油热演化程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24.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勘探程度低,钻井样品受油基泥浆污染严重,目前关于该区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较为局限。通过对深水东区渐新统受油基泥浆污染的泥岩岩屑进行有效地洗油实验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合东部浅水区渐新统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地质资料,系统剖析了深水东区渐新统不同沉积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渐新统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可分为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前缘模式和浅海相模式。海陆过渡相三角洲前缘烃源岩为中等—高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具有Pr/Ph普遍大于3、(nC21+nC22/nC28+nC29)普遍小于1.2、高OL/C30H、高T/C30H、低C23TT/C30H、低C27ST/C29ST和相对较低的Ga/C30H、C35/C3422S的特征,烃源岩的TOC和硫含量相关性极好,沉积水体为氧化性淡水—半咸水环境。三角洲前缘烃源岩的TOC和母源输入参数相关关系较好,而与Ga/C30H、C35/C3422S参数相关关系较差,说明三角洲前缘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主要受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控制。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具有Pr/Ph普遍小于3、(nC21+nC22/nC28+nC29)普遍大于1.5、低OL/C30H、低T/C30H、高C23TT/C30H、高C27ST/C29ST和相对较高的Ga/C30H、C35/C3422S的特征,且烃源岩的TOC和硫含量相关性较差,沉积水体为弱氧化性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浅海相烃源岩的TOC和母源输入参数、Ga/C30H、C35/C3422S等相关关系均较好,说明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受水生有机质输入和弱氧化性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控制。滨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差—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且TOC受母质来源或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影响较小,其烃源岩发育模式是一种破坏性模式。  相似文献   
25.
松辽盆地白垩纪缺氧地质事件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松辽盆地白垩纪出现多期缺氧地质事件,它与全球白垩纪的地质事件相对应。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段出现较明显的缺氧地质事件,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的源岩沉积。可溶有机质具有较低的姥植比,生物标志物出现了28,30 双降藿烷及保存了相对较为完整的C34或C35藿烷、重排甾烷的含量很低、有伽马蜡烷的存在等特征。松辽盆地在白垩纪时存在缺氧事件和海侵事件,与此同时,缺氧事件造成了这些地层中富含并具有高度分散性区域特征的生物化石的组合,形成了层序地层学上的密集段;缺氧事件又反作用于底栖生物,导致了松辽盆地古生物演化史上的生物绝灭事件。松辽盆地以持续沉降为主,湖盆水域迅速扩大,水体加深,近岸湖水表层生物生产率提高,底层水循环不畅导致了湖水底层水体缺氧,引发了古湖泊缺氧事件。在松辽盆地的缺氧事件中形成了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段的黑色泥岩(部分地区发育页岩),成为松辽盆地的主力油源层,为大庆油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6.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在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毛细管等速电泳法测定高矿化度油田水中有机酸和烷基酚质量浓度的实验分析条件,并以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为例,研究了油田水中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鄂尔多斯中部气田有机酸、烷基酚质量浓度高值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7.
柯克亚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克亚原油成因复杂。笔者重点解剖了塔西南地区两套烃源岩侏罗系和二叠系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厘定了区分两套烃源岩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柯克亚原油中生物标志物,认为柯克亚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同时原油中检测出微量的二萜类化合物,表明侏罗系烃源岩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原油在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原油在砂岩和火成岩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开始大量裂解的温度是400℃,随模拟温度增加,甲烷相对含量增大,乙烷以上重烃气尤其是丙烷相对含量减小.其中砂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500℃之间,生气窗范围小,对应的烃气产率高,火成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600℃之间,生气窗范围大,对应的烃气产率小.模拟烃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分馏显著,随模拟温度增加呈变重趋势.在裂解生气过程中,水解加氢和催化作用对烃气的组成、产率和碳同位素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
1IntroductionFormationwaterisanimportantmediumforhydrocarbongenerationandmigration .Thelong termcontactofformationwaterswithoilandgasmustleavesomeorganiccomponentsintheforma tionwaters.Ofcourse,thechemicalcompositionofformationwater (i.e.,oilfieldwater)iscloselyrelatedtotheformationofoilandgasreservoirs (Collins,1 975) .Since 1 970smanyscholarsbothathomeandabroadhavecenteredonthestudyofthecharacteristicsofformationwatersthemselves(Collins,1 975;LiuChongxi,1 988;HuangFutangetal.,1 993 ;GaoX…  相似文献   
30.
黄县褐煤抽提物的芳烃组成和热演化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 GC/MS 分析技术对黄县褐煤及其热模拟样品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检测,共检出六类65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标志意义,可用于追索烃类的生源母质。通过对三个温阶模拟样品的芳烃组成对比,结合各温阶干酪根600℃热裂解定性、定量分析资料,讨论了芳构化萜类和烷基苯、萘、菲等系列化合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热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