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686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遥感影像理解智能化系统与模型集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智能化遥感影像分析理解是当前遥感地学分析中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智能化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指出了智能化遥感影像分析向基于多特征单元为分析对象转变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分析过程中更好的融合知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多特征单元遥感影像分析和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处理的基本思想。并对如何建立基于知识智能计算的多特征单元遥感影像分析理解方法体系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概念框架图。  相似文献   
992.
23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甜水海湖岩心铁元素的气候记录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甜水海湖钻孔岩心是一套连续和完整的第四纪沉积层序,通过对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23万年来的气候曲线,揭示了几次较大的降温信息,约15万年以前,年平均气温为-1.63°,气候温干,沉积以氧化环境为主导,在6阶段后期,呈现气候波动频繁,沉积环境不稳定,进入5阶段,即进入末次间冰期,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较6阶段降低2.83℃,约7.4万年以来,即进入末次冰期,4阶段气温较5a亚段  相似文献   
993.
应用聚类分析对水库营养类型分类和0—1高指标判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国  蔡少华 《湖泊科学》1993,5(3):269-277
以聚类中正相(Q)分析方法对19座水库进行了营养类型的分类,并与模糊聚类分析进行了比较。同时,建立了水库营养类型0—1高指标的判别方法。最后,设计了通用的分析和计算程序,并指出水库营养类型分类中还需进—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三门峡市位于豫陕晋三省交汇处,该地区发育有多条大型隐伏断裂.为进一步揭示三门峡地区隐伏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期间,三门峡地区及邻区内47个固定台站和30个宽频带流动台记录的连续波形资料,采用波形互相关和叠加运算获得台站间格林函数,并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技术提取了2307条双台间基阶瑞雷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最后采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4~4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4~10 s周期相速度分布受地表造特征影响较大,沉积盖层、盆地表现为相对低速,结晶基底呈现出相对高速;区内断层多位于高低速异常转换区,对速度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区内MS4级以上的地震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且主要分布在高低速度转换区及其邻近区域.  相似文献   
995.
湖泊底泥中微囊藻DNA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裂解温度和延长裂解时间并增加苯酚/氯仿洗脱次数的DNA提取方法获得南京玄武湖底泥中的DNA,通过PCR法来扩增微囊藻的16SrRNA基因.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均得到微囊藻基因组DNA,并且纯度较高,OD260/OD280均高于1.54,最高值达到1.89.PCR的扩增结果显示所有样点的DNA都得到212 bp大小的微囊藻16SrRNA基因片断,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从底泥中提取微囊藻的DNA,从而为研究底泥微囊藻生理生态及其越冬、上浮、形成水华的机理提供更有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邹锐  吴桢  赵磊  陈异晖  余艳红  刘永 《湖泊科学》2017,29(4):819-826
湖泊氮、磷通量是表征湖泊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氮、磷通量的计算和质量平衡关系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过程.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计算平台,模拟湖泊水动力、水质的动态过程,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核算湖泊氮、磷循环通量及其在氮、磷循环整体中的贡献,识别湖泊氮、磷循环关键源汇过程的变化规律.滇池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代表,同时其半封闭特性为营养物质循环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环境,以滇池为案例,基于前期校正和验证过的滇池水动力-水质模型来分析循环通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发现,研究年度内滇池外海总氮的年总输入量(包括外源和内源)为7620.92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反硝化和沉降)为7637.31 t;总磷的年总输入量为(包括外源和内源)450.23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和沉降)为429.57 t,其中陆域输入是最主要的氮、磷输入途径,而反硝化和沉降则是主要的输出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质量平衡方法,通过三维模型计算所得的营养盐通量平衡结果能更好地揭示湖体内所发生的氮、磷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欧罗巴星陨石坑对冰层厚度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罗巴(木卫二)是目前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物的星体,是空间探测计划的重点对象.欧罗巴冰层厚度直接制约着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冰层厚度控制着温度结构、流变特性,进而制约着冰体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前人基于板的挠曲,陨石坑分析,热-力学分析等方法得到的冰层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小于1km到大于30 km).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通过研究欧罗巴陨石坑的松弛过程进而约束冰层的厚度.本文将冰视为非牛顿流体,修正了前人在引用冰体实验数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据前人的研究思路,基于有限单元法及更新网格技术,取新近形成的陨石坑形状为初始几何模型,针对不同厚度的冰层,对欧罗巴最大陨石坑的松弛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显示:1)冰层越厚,所需松弛时间越长;2)冰层越厚,陨石坑附近的黏度越高,这是松弛时间相对较长的直接原因.本文认为欧罗巴冰层的厚度大于20 km.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端元模型,本文模型中冰层与基岩直接接触,后续研究将进一步考虑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对记录到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的32个台站的三分量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倒谱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①2个主要爆炸的发生时间间隔约为32.3s;②爆炸-2发生在爆炸-1的西北侧约353°处;③依据这些记录的倒谱,无法判定在爆炸-1前是否还存在微小的爆炸。以上结论均与前人研究成果吻合。由于倒谱叠加采用的是全波形,对滤波频带不敏感,因此,在检测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多次爆炸或其它类似事件(如核爆)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9.
2015年夏季,在重庆开展了针对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的多站点空气质量联合观测实验,使用局地臭氧化学收支分析、相对增量反应活性和经验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重庆臭氧的来源、局地光化学产生速率和控制因素、关键VOCs物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具有较高的局地光化学臭氧污染潜势,污染日城区上风向南泉站、城区市超级站和城区下风向山区背景站缙云山站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速率均较快,平均值约为30×10~(-9)V/Vh~(-1)左右,日间化学积累可达180×10~(-9)V/V以上,臭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下风向郊区和重庆市上空,多数站点监控区域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中VOCs的活性以芳香烃与烯烃为主;结合VOCs的来源解析,发现局地臭氧产生主要受机动车和溶剂使用源排放的VOCs控制.此外,西北部郊区站点表征区域属于NO_x控制区,污染过程中郊区站点臭氧化学生成速率提升显著,臭氧增量对NO_x敏感性强.综合而言,重庆现阶段臭氧污染控制应以VOCs控制为主,但重污染过程中区域NO_x削减对于降低重庆臭氧峰值浓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Uncontrolled discharges of municipal sewage, agricultural wastes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in the past decades have upset the ecosystems, caused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red tides, and resulted in a loss of inland and coastal amenity values of the land-locked embayment of Tolo Harbour and the related river system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established relevant legislations and sewage management facilities f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Tolo Harbour Water Control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