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桥梁施工中,如何使不同曲面最光滑地连接,同时又使施工步骤方便、简洁。利用类似测量DTM建立方法设计施工方案,并指导施工过程,则能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222.
应用b,η和广义时间分维Dt值的时间扫描计算方法,对广东省及邻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5次Ms≥4.6级地震中周围的小震活动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前2个月至1年半内,这三种参量大都存在明显的低值异常过程,与地震的对应率在69%,表明该组参量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有效判据,利用其综合预测效能,可提取本区地震的中短期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223.
五道组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昆仑大断裂与金沙江缝合带之间的可可西里盆地中,通过对五道组多个剖面实测及研究,进一步了解五道梁组沉积特征及基沉积环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24.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1)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呈现空间差异且存在重叠和交叉,协调发展最适宜区与农业生产最适宜区、生态保护最重要区重叠面积相比城镇建设最适宜区均有所下降;(2)刚性UGB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1%,保障大南昌都市圈城市扩张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3)PLUS模型模拟结果总体呈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减少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最显著,但协调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且该情景下弹性UGB能有效减缓城市扩张占用农业或生态价值最高区域,更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和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为其他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本文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下石炭统马角坝组顶部的铁质鲕粒的研究发现:铁质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圈层组成,核心成分主要是赤铁矿碎屑和石英颗粒,圈层厚度较小,整体呈胶状形态,由赤铁矿围绕核心呈致密板状平行排列,整体上结构一致;铁质鲕粒是在适合的pH、Eh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矿物碎屑转动时胶体沉积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间-潮下的浅水动荡环境,是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初始上升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6.
马雪  伊海生  夏国清 《地质通报》2010,29(9):1294-1303
应用砂岩碎屑成分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物源分析。砂岩组分镜下鉴定和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类型以沉积岩岩屑为主。镜下识别出一些标志性的矿物和岩屑,它们的出现及其含量在剖面垂向上的变化,指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上干柴沟组与下油砂山组界线附近的沉积物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在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约20Ma时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沉积转型事件。这次沉积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其他地区也可以找到一系列踪迹和响应,是探索青藏高原北缘构造隆升历史的一个重要界线。  相似文献   
227.
对南盘江地区进行野外石油地质考察,在中三叠统法郎组中发现液态油苗。该油苗位于云南省泸西地区,地表延伸长度超过12km。含油层位的岩性为全黑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油气显示性质为液态油苗和稠油,呈褐黑色、褐黄色,多以浸染状、晶间孔型、溶洞型和裂缝型产出。含油层的下伏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产2套累计厚度16m左右的油浸砂糖状白云岩。含油层上覆地层法郎组上段为一套泥质碎屑岩沉积,该套地层的泥岩段中有大量油斑产出。液态油苗的发现显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28.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微生物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南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锰矿床的矿石中一般都可以观察到鲕、豆状结构,同心环带构造.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根据对鲕、豆状结构矿石显微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类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9.
应用薄片物源分析技术和石英阴极发光技术,对采自越北古陆北缘斗南和汤得地区含锰岩系法郎组砂砾岩样品进行分析,追踪陆源碎屑源区,判别锰质来源的岩性和层位:越北古陆北缘法郎组地层中的锰质主要来源于越北古陆泥盆系含锰硅质层。阴极发光特征反映最初物源区的母岩特征。  相似文献   
230.
青藏高原北部渐新统雅西措组湖相地层中的叠层石,具有典型的毫米级暗色富有机质纹层与浅色富碎屑纹层交替的生长节律,纹层形态呈穹窿状产出。为了探索湖湘叠层石纹层的成因和时间意义,我们采用激光微区采样技术分别对单个暗色纹层和浅色纹层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每一个共轭纹层对中,暗色纹层相对于浅色纹层明显富集δ18O和δ13C,而且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正向变化关系,即δ18O和δ13C显示同步亏损和富集,反映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影响纹层同位素信号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支持叠层石的对偶纹层为年纹层成因,它可以为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高分辨率地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