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采样深度不同把采样环境分为两大类:第Ⅰ环境和第Ⅱ环境。通过对研究区第Ⅰ环境土壤样品As的统计分析,得出As在第Ⅰ环境土壤中的统计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元素的均值与全国土壤或天津市土壤均值非常接近。对第Ⅰ环境和第Ⅱ环境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第Ⅱ环境土壤As的含量数值与第Ⅰ环境差异不大,第Ⅱ环境土壤重金属元素继承了第Ⅰ环境土壤的含量特征,在城镇附近和有污水灌溉的武清县、宝坻县、于桥水库附近As的污染比较严重。对研究区第Ⅱ环境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评价使用了地球化学方法和生物法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s对天津市北部的污染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32.
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卅年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是一项科学研究研究与大规模调查密切结合的大科学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为计划的提出进行了许多预研究.1978年项目得到国家地质总局的批准.批准后正式展开之前进行了五年的技术准备.包括拟定工作方法规范、举办培训班、研制多元素多方法分析系统、制备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标准样,拟定分析质量监控方案及对各种特殊景观地区野外工作方法进行研究.这项计划至今已进行了30年,覆盖了全国700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根据这项计划提供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线索找到了数百个新矿床,特别是金矿.所取得的海量数据还对基础地质研究、环境、生态及农业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并为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的思路与方法技术作出了极大贡献,使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33.
34.
在五台山古代、现代民采强烈污染区,水化学测量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圈定找矿靶区,而且可以排除人为污染。多子样组合"面型"岩石测量方法技术,与常规的点线式测量相比,不仅大大减少了样品采集和分析数量,大幅度降低了工作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快速有效地追踪区域化探异常源、评价区域化探异常找矿远景、圈定矿产详查找矿地段。试点测量结果表明,五台山地区矿化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具有成因联系,其空间分布以杂岩体为中心具有Mo、Cu、Au-Cu、Pb、Zn-Au、Ag、Pb为主的多元素异常环带状分布模式;相应表征着斑岩矿化—接触交代矿化—岩浆期后热液矿化及其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35.
日贡玛位于三江褶皱系与唐古拉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区域构造走向北西西。纳日贡玛异常分布于二叠系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组中;并与后期侵入的花岗斑岩体(脉)有关。异常的南部,火山岩组与二叠—三叠系砂岩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36.
37.
38.
地气测量在北祁连盆地区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北祁连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块状硫化物床成矿省之一,虽然该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白银矿田,以及200多处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但除白银矿田外,多年来在找大矿方面未能突破。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手段,找矿勘探工作仅限于盆地周边的出露区。近几年,地气测量在黑河盆地的红层覆盖区先后发现了赖都滩和白柳沟矿体,不仅说明地气测量方法有效,而且说明黑河盆地具有寻找大型白银式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建议采用地气法对整个盆地进行系统勘查,并结合其它方法,优选出最佳的找矿靶区。作者认为,本区找矿突破可为整个北祁连地区其他盆地寻找块状硫化物矿床指出新的找矿方向,将找矿重点转到盆地区,以实现我国块状硫化物矿床勘查的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39.
本项成果属“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第55项“我国东部隐伏矿床研究”中55-05-03专题的子专题,由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化探方法室区域化探组承担,主在任务是研究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的大片玄武岩盖区寻找隐伏铜、铅、锌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40.
新疆阿舍勒铜矿区及外围表生地球化学分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舍勒铜矿区及外围区域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风化作用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①Ca是研究区最活跃的元素,在土壤40-200cm深度上形成碱性碳酸盐地球化学障──钙积层.②不同地质背景对元素表生活动有制约作用,背景区和异常区元素的表现有明显差异.③从风化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Cu、Zn的存在形式发生明显变化,从以硫化物相为主变成以有机相为主.④大多数铜矿化指示元素都富集在<0.5mm的水系沉积物中,并可沿水系迁移到矿区下游7km以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