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2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对太平洋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在繁殖前后的几种生化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牡蛎的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太平洋牡蛎的总糖,糖原,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与其繁密切相关,二倍体牡蛎在繁殖后的总糖,糖原,脂肪的含量比繁殖前分别降低了24.31%,30.37%,14.91%,三倍体分别降低了9.45%,7.17%,20.29%,而二倍体和三倍体牡蛎粗蛋白的含量在繁殖后较繁殖前分别增高了14.91%,12.285,表明了糖类和脂肪是牡蛎殖能量的主要来源,繁殖前三倍体牡蛎的糖原含量比二倍体高23.30%,繁殖后二倍体糖原含量明显降低,三倍体的糖原含量比二倍体高了73.83%,表明三倍体牡蛎由于可育性低而体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糖原含量,从而在繁殖季节也保持了鲜美的口味。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与三倍体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比较也表明,二倍体牡蛎的氨基酸组分在繁殖前后变化较大,而三倍体的氨基酸组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栉江珧种贝在繁殖期之前提早入池培育,通过逐渐升温和强化营养等技术措施,促使栉江珧种贝提早成熟产卵排精。实验证表明,可以根据室内培养期间的肥满度变化,来决定诱导产卵排精时间,当肥满度达到50%以上时,即可进行诱导产卵排精,其个体平均产卵量为800万粒。闭壳肌指数的变化情况跟肥满度变化情况正好相反,但不如肥满度明显。  相似文献   
63.
本文采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连续观察了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发现海湾扇贝精子可以正常入卵,并能完成后续的发育过程获得杂交后代。同时进行栉孔扇贝♀×海湾扇贝♂杂交组及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自交组3组实验,对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D形幼虫孵化率、幼虫生长速度、幼虫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组的受精率为92.77%,卵裂率为81.46%,D形幼虫孵化率为51.23%,杂交组幼虫在培育到第7天时全部死亡,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自交组的幼虫可正常发育到眼点幼虫,杂交组幼虫在其存活阶段的生长和2自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4.
本实验开展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亲螺人工促熟蓄养、卵囊采集、孵化、幼虫培育、变态和采苗等技术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后期面盘幼虫对不同附着基的喜好选择性实验,以及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雌螺分批产卵,单个雌螺平均每次产出受精卵为61 750粒;在水温27~29℃时,面盘幼虫经过20 d左右的生长发育,壳长达到约600 μm,此时开始附着变态,由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附着后10 d左右变态为稚螺。后期面盘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固着牡蛎苗的栉孔扇贝壳和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是稚螺理想的附着基。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着变态期间,自然光照有利于幼虫附着变态;同时,连续投喂糠虾肉糜可显著提高幼虫变态率和稚螺成活率。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疣荔枝螺产业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
我国北方鲍鱼室内工厂化养殖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鲍鱼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水质,饵料,养殖密度,疾病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求对生产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6.
单体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的全三倍体牡蛎,幼虫经常规方法培育至60%出现眼点幼虫时,投放聚乙烯塑料纸、废旧筛绢网和聚乙烯波纹板作附着基,经过附着变态后,当达到2~3 mm时,可脱基生产单体牡蛎,也可中间培育至10 mm边脱基边出售到养殖单位进行养殖,采用此法生产的单体牡蛎方法简便,成本低,脱基致残率极低,是一种生产单体牡蛎好方法之一.2005-2006年在50m3水体中生产单体牡蛎1000万粒 (1cm),单位水体出苗量为20万粒/m3.  相似文献   
67.
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耐干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幼贝及成体作为材料,在8~10℃和20~22℃干、湿环境下通过干露不同时间对所取样品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成体、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及幼贝在低温湿润的条件下干露时间长,而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的时间短,其耐干能力为成贝>眼点幼虫>D形幼虫>稚贝>幼贝。本实验为海湾扇贝幼虫的异地采苗、稚贝和幼贝的长途运输以及成贝低温干露保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了诱导三倍体群体及其杂交三倍体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试验组卵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相比,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至附着,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士11.79%.由上得知,杂交三倍体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了诱导三倍体群体及其杂交三倍体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试验组卵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相比,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至附着,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11.79%。由上得知,杂交三倍体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0.
初步探讨了利用高盐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的方法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水温25℃条件下,分别进行不同高盐处理(盐度梯度为40、45、50、55、60、65、70、75、80)、不同处理时机(受精卵出现第一个PB1,30%和50%PB1,出现第一个PB2,50%PB2)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10~25min)的实验,通过胚胎孵化率、三倍体诱导率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表明,高盐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最适方案为:当50%受精卵出第一极体时,以盐度为65的高盐海水处理受精卵20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6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