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总结了海表层二氧化碳分压(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时间序列研究在确定pCO2控制过程、揭示pCO2年际差异、监测气候事件对pCO2的影响及估算海—气二氧化碳(CO2)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海表层pCO2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基于船舶调查,另一类是基于浮标的CO2自动测定.时间序列研究除了能够定性地记录和追踪一些特殊和偶然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对pCO2的影响外,还能够定量地给出各种过程对pCO2变化的贡献,这对揭示海洋pCO2的控制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年际尺度的时间序列观测表明: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海表层pCO2的增加,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对海表层pCO2和海—气CO2通量有明显影响.另外,时间序列研究能够提高海—气CO2通量估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2.
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偶极子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冰历史资料的分析表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密集度分布在某些年份表现出反位相变化的特征,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可能对大气环流(气温和位势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在给定理想化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20个冬季(1-2月)大气环流模式的集合强迫试验,研究了大气环流对这种偶极子型海冰异常的响应特征,数值试验结果与基于观测资料的合成分析比较一致:低空气温对于偶极子型海冰强迫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对称性响应,气温变化具有垂直斜压的结构,气温变化主要集中在低空;高空大气温度和各层的位势高度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位势高度的变化具有垂直正压结构.参考已有的理论和模拟研究结果,指出高纬地区低空大气的温度变化受直接热力学调整过程的影响明显,对称性响应分量明显,而高层大气温度和各层的大气位势高度变化是由直接热力学调整和间接动力过程响应所共同控制,非对称分量占主导.  相似文献   
43.
三维地震及电法综合勘探在内蒙古东部煤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次探区位于内蒙东部,现开采层段为Ⅱ2a煤层,该矿在初探阶段用比拟法予计矿井涌水量,对各含水层及其相互间水力联系缺乏认识,致使建井采煤期间多次发生突水溃砂现象.为查明开采层段煤层顶板含水层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并查明勘探区内构造情况,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及电法综合勘探.使用三维地震方法查明了测区内Ⅱ2a煤层底板及几个主要含水层底界面的起伏形态和深度,解释断层14条,其中煤层发育有1条断层、6号含水层发育10条小断层,4号含水层发育有3条小断层;利用电法基本控制了区内含水层富水性和分布情况,查明了含水层的分布形态和埋深.  相似文献   
44.
在夏季风爆发前孟加拉湾会出现季节性暖池,在季风爆发后它则快速消失。本文利用RAMA浮标阵列中孟加拉湾中部浮标的观测资料,通过进行混合层热收支诊断,对2008年孟加拉湾春季暖池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通量项主导了暖池的生成和消亡过程,它在暖池生成期表现为强加热效应,而在暖池消亡期变为强冷却效应;垂向卷夹的冷却作用在暖池生成阶段比较突出;温度平流项的冷却作用在冬季较强。对热通量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短波辐射平均热效应在暖池生成期高达0.32℃/d,而在暖池消亡期降低一半,这是使热通量项在两个时期有不同表现的根本原因;潜热通量在各阶段的平均冷却效应基本保持不变,都在-0.14℃/d左右;长波辐射的冷却效应在暖池生成期比较显著,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海温的上升速度;感热通量的热效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5.
46.
The data from the Southern Ocean observations of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WOCE) are used for analysis and illustration of the fea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ircumpolar Deep Water(CDW) in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It is learnt from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salinity/oxygen along the 30°E,90°E and 145°E sections respectively that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DW and the fronts can be found at those longitudes,and those differenc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zonal transoceanic flow and the merizonal movement in the Circumpolar Deep Water.In fact,the zonal transoceanic flow is the main dynamic factor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 or betwee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and for the effect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in CDW.  相似文献   
47.
基于Argo浮标的热带印度洋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Δσθ=0.03 kg/m3),针对每个Argo浮标的温度-盐度观测剖面确定了海洋混合层的深度,然后采用Krig插值方法构建了3°×3°空间分辨率的月平均网格化混合层深度产品。通过与已有气候平均混合层深度资料的比较表明了该产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混合层深度空间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Argo浮标资料可用于热带印度洋混合层变化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8.
49.
定义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池的强度变化指数和面积变化指数,分析了其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以前,暖池强度和面积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40-80年代,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增加趋势;80年代以后至2000年增加的趋势加大。将水平风速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分析了暖池上空大气环流对该暖池年代际变化的响应,发现尽管暖池上空大气环流对该暖池年代际变化的响应并不十分明显,但在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对流层高度上这种响应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0.
ENSO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1955-2001年海洋上400m层的热含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部El Nino/La Nina事件期间上层海洋热含量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传播特性,发现如下3个重要观测事实:(1)在ENSO循环期间存在着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2个热含量异常信号的闭合传播路径;(2)北半球的信号闭合回路非常清晰,而南半球回路较为混乱;(3)这种闭合回路在El Nino/La Nina年份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其它年份可能由于海洋或大气的条件不匹配而中途夭折。上述观测事实对于ENSO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物理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