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3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篇 |
大气科学 | 95篇 |
地球物理 | 97篇 |
地质学 | 366篇 |
海洋学 | 86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61篇 |
自然地理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气热源30~60天振荡与华南6月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南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大气热源30~60 d振荡对华南6月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涝(旱)年对流层低层,南海至日本东南面的西北太平洋(WNP)是一个异常的低频反气旋(气旋),伴随有异常的低频热汇(热源)区,华南至日本南部存在一个异常气旋(反气旋),对应于异常的低频热源(热汇)区,华南地区低层异常辐合(辐散);平均而言,旱年华南5—6月30~60 d振荡的位相演变要比涝年的偏晚约7~11天;涝年,低频热源和气旋从南海南部北传和从西太平洋暖池区西北传,以及从140°E附近WNP的西传都十分明显,它们对华南6月降水偏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旱年南海及邻近区域的低频热源和气旋北传较涝年偏晚,WNP上低频热源的西伸不明显。前期南海低频热源推进的迟早以及热带WNP上的低频热源是否西传对华南6月的降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在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甘肃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本文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四川江油发生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这一预测实践使本文作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没有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东亚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利用NCEP/NCAR 850 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在客观地选定定义地区范围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组新的东亚季风指数:西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东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偏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研究了各季风指数的相互关系、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异.这6个东亚季风指数突出反映了东亚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及偏北季风3支季风气流强度和范围变化的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相互之间既有一定联系,又有独立性.各季风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另外,分析了各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的联系,以考察其解释我国气候异常分布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些指数与我国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有很好的关系,并各自对应有一定的降水和气温分布.特别是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地区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指出,研究东亚夏季风时,区别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是很有必要的,用单一指数不足以表征它们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37.
南海神狐水合物钻探区不同形态流体地震反射特征与水合物产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含气流体运移的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尤其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普遍存在流体渗漏的现象,暗示了水合物赋存的良好前景。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内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区域内发育大量流体运移通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地震反射模糊带,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大类模糊反射带。模糊反射带的存在意味着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含气流体运移条件,能够为甲烷气体的垂向运移提供通道。神狐海域水合物的钻探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分布与模糊反射带的分布范围具有良好的空间匹配关系,其中,花冠状地震反射模糊带侧翼部与中尺度正断层相连,促进了含气流体的侧向运移,顶部与可能的微裂隙相通,气体可向上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了水合物藏;而穹顶状地震反射模糊带顶部则通过疑似流体通道与海底沟通,这种结构极易形成气体逃逸而无法形成水合物。因此,不同形态特征的模糊反射带可能对水合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On the tangent bundle TSN-1 of the unit sphere SN-1, this paper reduces the coupled Burgers equations to two Neumann systems by using the nonlinearization of the Lax pair, whose Liouville integrability is displayed in the scheme of the r-matrix technique. Based on the Lax matrix of the Neumann systems, the Abel--Jacobi coordinates are appropriately chosen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stricted Neumann flows on the complex torus, from which the new finite-gap solutions expressed by Riemann theta functions for the coupled Burgers equations are given in view of the Jacobi inversion. 相似文献
39.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化学及机械沉积作用使得各沉积微相空间上不具备碎屑岩储层沉积微相明确的几何形态和外部结构,且不同成因储层的物性差异明显。依据常规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难以如实地再现不同微相复杂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而也降低了相控属性建模的精度。本文以中东H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波阻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反演,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研究区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微相的变差函数分析,开展相控属性建模。结果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沉积微相模型符合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序变化规律,充分体现了微相的空间形态和各微相间的接触关系,以沉积微相为约束条件建立的储层属性模型不仅满足了模拟结果与已知数据的概率一致性问题,又能分相带反映储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0.
针对ADCP海上标校问题,深入分析多普勒流速测量原理,并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一种海上标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20 n mile长测线计算安装偏角与振幅因子,然后利用“4”字线内符合试验与外符合试验验证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多次海上试验表明,该方法标校精度高、作业流程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依托大量工作经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一种ADCP平均时间、盐度、声速的参数设置,并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任何深度的水平流速计算都只需要换能器处声速值的结论,为ADCP的实际使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