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自1979年3月至1996年11月,历时18年。1995年1月列为中国气象局科技课题,主持单位为喀左县气象局,参加单位有喀左县科委、喀左县植保站、辽宁省气象学校及有关乡镇农业站、气象哨技术人员,先后有15名同志参加课题试验和田间调查及技术推广。本项研究包括收集整理资料、调研分析、田间试验、模式设计计算、应用效果等几个阶段,涉及高粱蚜虫发生和天气、气候及生态环境关系,发生程度的定量分析和数学方法预测及防治实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冲湖积平原水源地水文勘测工作方法及要求,结合小杨庄水源地指出了水文勘测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颍河水系水文特性简析马子丰王线朋(河南省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省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颍河亦称沙颍河,是淮河流域北侧的一条重要水系。颍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的外方山及伏牛山山脉,在安徽省正阳关附近汇入淮河,横跨河南省的洛阳、平顶山...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晋冀内蒙边界地区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大致以大同-兴和一线为界分为南东部麻粒岩系和北西部孔兹岩系。麻粒岩系中称作灰片麻岩的浅色麻粒岩与世界各地太古代典型的灰片麻岩不同,其矿物组合含斜方辉石或二辉石,岩石化学成分高铁、高镁又高钙,不是典型的太古代灰片麻岩TTG岩套,而应称作紫苏斜长花岗岩。如果原来是TTG岩浆,则可能是因受表壳岩的混染所致。研究区内孔兹岩系的特征是堇青石片麻岩发育,沿韧性剪切带含堇青石的S-型花岗岩,以及作为熔融残留体的含堇青石麻粒岩也时有发现。三者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表现出其间的成因关系。孔兹岩系中的夕线石多具近于平行(001)的变形扭折带,在土贵乌拉还发现夕线石的(110)聚片双晶。这可能是夕线石双晶的首次发现。本文对夕线石作了详细测定。其+2V=26°±0.5°.晶胞参数α=β=γ=90°,a=7.50,b=7.65,c=5.81,V=330.063。  相似文献   
1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用自行编制的适用于群桩地基基础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非线性程序对一种有代表性的群桩进行分析的情况。讨论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和应力、变形分布特点,并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就不同的荷载水平、桩长、桩上置换率、土层分布、桩身变形模量等诸因素对地基沉降、桩端应力、桩的承载率的影响和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460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之鹤  万天丰 《铀矿地质》1997,13(3):154-158
460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铀-钼矿床。晚侏罗世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系为铀元素的预富集打下了基础。白垩纪流纹斑岩为其主要的成矿母岩,可能为NE向展布。早第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矿体呈NW走向。晚第三纪的表生淋积作用,使矿体上部近地表处形成次生富集带。基于上述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此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河南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国家极其困难时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太行山腰上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建成后灌溉着林州3.6万hm^2农田,解决了98万人口和37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红旗渠建成运行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1960~2000年,红旗渠总干渠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决口事件有19次。1996年8月3~4日,由于连降暴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总干渠沿线154处渠道淤塞,淤积达94402m^3,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7亿元,灾后修复费用达1100万余元。多年来每年用于地质灾害后修复的费用达数百万元。如何有效地防治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确保顺畅其流,千秋永固,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调查,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94处,其中危岩体44处,崩塌24处,滑坡12处,泥石流14处。作者基于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将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为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气候和植被恢复方面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对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土壤总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制备过程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现代土壤和古土壤,对其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制备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1)去除土壤中无机碳酸盐对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干扰:对于现代土壤样品,在室温条件下,用 0.5~ 6 mol/L HCl反应 1 d去除碳酸盐,均可获得理想数据;在 70 ℃反应条件下,用 0.5~ 2 mol/L HCl反应 2 h去除碳酸盐可获得理想数据,但用 6 mol/L HCl,δ 13C值偏负 0.65‰;( 2)在 850 ℃氧化温度条件下,样品制备加铜丝,对现代土壤及古土壤样品的δ 13C值均没有影响,结果表明在用封管法进行现代土壤及古土壤的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制备时,可以不加铜丝;( 3)对于有机碳含量较高的有机碳标准物质、植物和现代土壤样品,在 850 ℃氧化条件下,恒温 2.5 h,足以保证样品有机质氧化完全,不会产生同位素分馏;对于深层黄土和红粘土样品,由于样品体系复杂,在上述氧化条件下难以获得理想数据,合适的氧化条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