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江苏盐城地震台新台地磁FHD运行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观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方面。经对观测数据进行地磁趋势变化、空间相关、差值等分析,认为观测数据在完整性方面比较好,可靠性比较高,背景噪声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22.
悬浮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不仅体现了悬浮颗粒态物质的存在状态,而且可以指示水动力及再悬浮作用的过程和强度,因此研究悬浮泥沙粒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ie理论建立悬浮泥沙平均粒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悬浮泥沙后向散射系数与其平均粒径的三次方线性关系明显,4个波段(412nm、443nm、555nm、667nm)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3以上,拟合误差最小值为16.6322%(412nm),最大值为20.3143%(667nm)。利用QAA算法从MODIS影像上反演研究区域悬浮泥沙后向散射系数,并结合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推算研究区域表层悬浮泥沙的平均粒径。对比发现,近岸高悬浮泥沙区域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相关研究可以为深入开展陆海相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海洋参与全球碳循环等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23.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的长岛南部岛群景观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长岛南部岛群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景观格局及未来变化趋势,利用1990~2015年6景Landsat TM5、TM7和OLI8影像数据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采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对长岛南部岛群的景观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结合Frag-stats软件提取7种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对长岛南部岛群的景观格局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人为活动是近年来长岛南部岛群景观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该岛群景观类型变化以建设用地、水产养殖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为特征,建设用地斑块聚集度指数较高,斑块的聚集度指数逐年增加,整体上斑块的聚集度和连通性很好。不同景观指数(SHDI(景观斑块多样性)、PAFRAC(周长面积分维数)、PD(斑块密度指数)、LSI(斑块形状指数)、CA(斑块面积指数)、AI(景观聚集度指数)、COHESION(斑块结合度指数))对人为扰动因子均具有良好的表征。相关研究结论可为长岛南部岛群综合管理和生态红线划定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24.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2001年—2010年期间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资料反演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数据和区内气象站点的连续观测资料,提取了研究区内各气象站点印迹区的NDVI值,计算了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D指数(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差)这两种气象干旱指数。依据全国植被类型图(2000年版),对研究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在季节时间尺度上开展了这两种气象干旱指数与距平NDVI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平NDVI对D指数的最大响应滞后约一个月,在此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所选取的6个季度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大于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1;对干旱敏感的植被类型如旱地和草地等,表现出更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3和0.71(平均);在干旱季节,D指数与距平NDVI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异规律,而Pa指数仅在旱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或对干旱比较敏感的植被类型区与距平NDVI表现出一致性分布。  相似文献   
225.
某坝基为砂卵石基础,其下为强风化基岩,坝基渗漏和左右岸绕坝渗漏是该水库坝基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此,采取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双排帷幕灌浆相结合的综合防渗措施。为了检测水库坝基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防止水库正常蓄水后发生渗漏,选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无损检测。工程采用温纳施伦贝尔法观测,分别采用5m和10m电极间距,电极数60个,剖面数16。依据5m和10m道距实测视电阻率剖面与反演结果的解释,对水库坝基和防渗墙的工程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25m桩号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可能存在渗漏问题,-80m桩号对应一低阻异常,坝体可能存在渗漏通道;其余部位未发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26.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27.
那西郭勒铁-石墨矿床位于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成矿带(Ⅲ12)的西端。铁、石墨矿体主要赋存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成矿经历了热水喷流沉积期、变质作用期和构造-岩浆变形-改造期三个阶段,矿区地磁异常明显,并具带状分布特征,同时分布有规模较大的激电异常,槽探揭露和钻探验证表明,激电异常与石墨矿带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铁、石墨矿体表现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在矿床发现及勘查过程中,磁法测量、激电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东昆仑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石墨矿床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为:①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模型的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②开展1∶50 000高精度磁测圈定磁异常并划分成矿有利地段;③进行1∶10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激电剖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靶区;④进一步开展1∶2 000磁电剖面测量,详细了解异常特征,进行磁异常的2.5D反演解释;⑤利用钻探进行验证,确定矿体或矿床。该方法组合经济有效并能够提高找矿成功率。  相似文献   
228.
229.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