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IAP AGCM-4动力框架的积分方案及模式检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贺  林朝晖  曾庆存 《大气科学》2009,33(6):1267-1285
以灵活性跳点格式和时间分解算法为重点, 介绍了IAP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AGCM-4的动力框架, 并用R-H (Rossby-Haurwitz) 波和Held-Suarez方案对框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高纬灵活性跳点格式很好地保持了普通跳点格式的各种性质, 未产生计算紊乱现象,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时间步长, 在未采用滤波处理时增大时间步长的效果更为显著; 时间分解算法, 即将平流过程与适应过程分开计算, 二者都采用3次非线性迭代积分方案, 在N=5和N=10 (N为平流过程时间步长与适应过程时间步长的比值) 的情况下, 可分别节省CPU时间10.7%和19.9%; R-H波检验表明, 在积分的前80天, 框架较好地保持了R-H 4波的波形, 总有效能量仅衰减0.1%, 从第80天开始, 风场波形开始变形和破碎, 对应的动能和总能量也开始急剧衰减, 至第365天, 总有效能量衰减约8%, 此时, 风场和高度场亦变得较平直。经分析, 第80天R-H波破碎的主要原因是平流项的计算误差使R-H波失稳, 而其后的高度场和风场的变平直是典型的旋转适应机制; Held-Suarez方案检验也证明该框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72.
为验证西北区域各省(区)气象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能力,2014年宁夏气象计量检定所作为主导实验室组织开展温度、湿度、气压3个要素量值比对工作。比对采用圆环形路线,比对样品选用自动气象站传感器。参比实验室按照规定的比对方案对比对样品进行比对实验及不确定度评定,主导实验室对比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采用归一化偏差方法分析评价比对结果。比对结果:温度与气压实验室比对结果满意,湿度实验室比对结果较满意。参比样品的比对数据真实,结果可信,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西北区域各参比实验室的检定/校准水平及气象计量标准装置的现状,有效识别了参加量值比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实验室检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3.
利用最新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及观测的降水和地表气温资料驱动陆面水文耦合模式CLHMS(Coupled Land surface and Hydrologic Model System),对淮河流域1980~2003年共24年的水文水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系统评估了CLHMS对淮河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CLHMS模式对淮河流域水文过程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模式尤其对湿润年份流域的水量平衡以及河道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而对降水偏少的干旱年份,模式模拟的河道流量通常会高于观测实况,与实况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而这也是导致CLHMS对流域水文过程模拟能力存在显著年代际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三组不同降水强迫的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结果比较表明,降水驱动资料准确与否是陆面水文模拟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正是由于CFSR再分析降水与观测降水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CFSR降水驱动下模式模拟的淮河流域河道流量与观测存在较大的偏差,其模拟性能相对较差。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可以保持较强降水日变化的时间解集方法,也是保证合理模拟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4.
1983年7月27日青海省祁连县境内发生了一次有感地震,为了验证我们前两年工作中所做的结论,组织了现场考察,并对原仪器震中进行了修订。现将此次考察结果叙述如下: 1.地震参数发震时间:1983年7月27日8时21分  相似文献   
775.
党人庆 《大气科学》1982,6(1):84-87
一、前言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气象工作者探索了它的活动规律,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是对于具有一定特点的两次副高个例作的诊断分析。这两次不同日期的副高,它们在500毫巴图上看起来很相类似,似乎都强盛,但是它们的短时期演变却显然不同。其中1971年5  相似文献   
776.
对比研究中国半干旱-湿润气候区的黄土有机碳同位素(δ 13 CTOC)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所揭示的植被演替过程, 能够为认识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规律提供新的依据。迄今, 秦岭以南亚热带地区土壤 δ 13 CTOC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黄土高原地区的联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镇北台、西峰、洛川, 以及秦岭地区的洛宁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5个代表性黄土剖面, 对其δ 13 CT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湿润区黄土δ 13 CTOC在间冰期偏正, 在冰期偏负, 可以反映季风强度的变化。末次间冰期以来湿润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区的植被是以C4草本为主的C4/C3混合的草地。温度满足一定条件后,季风降水变化可能是控制半湿润-湿润区黄土沉积上覆C3/C4植物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7.
珠江流域大尺度陆面水文耦合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永楠  林朝晖  郝振纯 《水文》2015,35(1):14-19
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更新陆面水文模式所需的下垫面参数数据库,建立适合于珠江流域的大尺度陆面水文耦合模式系统,并利用该模式开展了1963~2006年流域水文水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流量比较,系统考察了陆面水文耦合模型对珠江流域水循环各分量的模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陆面水文耦合模式对珠江流域年平均各水循环要素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模式对珠江流域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的月平均流量也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模式模拟的水量平衡系数均接近1,相关系数均高于0.84,IOA相似度系数均高于0.9;相对而言,模式对流量峰值的模拟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78.
讨论了辐射模式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道路网辐射模式识别的新方法。首先根据道路网构成的多边形在尺寸上的空间自相关性,运用热点分析提取模糊辐射中心;然后基于好的延续性规则提取候选辐射边;随后进行了辐射中心降维和候选辐射边直线化;顾及辐射边的数量适中、角度近似相等和长度近似相等的特点,建立判别模型,确定辐射边。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辐射模式。  相似文献   
779.
中小型无人机(UA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实时静态和动态任务中,已成为对人类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适合无人机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无人机在执行不同的实时任务时仍会受到各种挑战,且一旦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任何一个约束的及时响应缺失,将会影响任务的总体结果,导致整个任务部分或完全失败,在实际中很难建立完美系统。因此,在系统中引入冗余容错来最小化故障概率并增强其鲁棒性非常重要。其中,根本问题是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除非对其采取补偿措施,否则其可靠性会急剧下降。冗余容错是通过添加一个或多个模块(通常采用并行配置)作为备份来引入冗余。为了提高极端条件下航空遥感任务无人机网络系统的鲁棒性和成功率,本文将基于冗余的容错控制技术引入无人机网络设计中,确定了不同限制条件下的最佳网络解决方案。组网设计是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的遥感任务如“大尺度生态监测”、“中尺度洪灾监测”、“小尺度安全监测” 中,通过同步监控进行主动合作的包括多个无人机的网络。多无人机网络作为冗余容错体系结构时可以通过添加多个无人机作为备份使得系统可以容错,而无人机在不同极端条件下的位置和视角则可以作为冗余容错的场景设置。当组网方案中的无人机位置和视角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可以被认为是故障的,其将被分离并不考虑进一步分析。通过以上方式,无人机网络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得到组网控制方案的有效输出,进而保证遥感观测任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80.
链子崖危岩体勘查中物探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勘探工作,为开展整治工程奠定了基础,其中物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音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电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法、声波跨孔法等物探技术探测隐伏裂缝、煤洞、岩溶以及堆积物厚度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