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95篇 |
免费 | 5856篇 |
国内免费 | 77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61篇 |
大气科学 | 6656篇 |
地球物理 | 8048篇 |
地质学 | 15894篇 |
海洋学 | 3797篇 |
天文学 | 1538篇 |
综合类 | 3443篇 |
自然地理 | 37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625篇 |
2022年 | 1474篇 |
2021年 | 1710篇 |
2020年 | 1422篇 |
2019年 | 1535篇 |
2018年 | 1808篇 |
2017年 | 1619篇 |
2016年 | 1881篇 |
2015年 | 1542篇 |
2014年 | 1937篇 |
2013年 | 1857篇 |
2012年 | 1735篇 |
2011年 | 1725篇 |
2010年 | 1844篇 |
2009年 | 1746篇 |
2008年 | 1620篇 |
2007年 | 1533篇 |
2006年 | 1263篇 |
2005年 | 1101篇 |
2004年 | 949篇 |
2003年 | 953篇 |
2002年 | 935篇 |
2001年 | 860篇 |
2000年 | 1016篇 |
1999年 | 1477篇 |
1998年 | 1163篇 |
1997年 | 1178篇 |
1996年 | 1064篇 |
1995年 | 925篇 |
1994年 | 866篇 |
1993年 | 723篇 |
1992年 | 571篇 |
1991年 | 456篇 |
1990年 | 337篇 |
1989年 | 323篇 |
1988年 | 275篇 |
1987年 | 177篇 |
1986年 | 150篇 |
1985年 | 119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60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60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47°N、90.65°E,5800m)和纳木错站(30.77°N、90.99°E,4730m)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资料,与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再分析资料在纳木错流域湖泊/冰川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扎当冰川垭口和纳木错站气压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好于气温,相对湿度稍差:扎当冰川垭口气压和相对湿度再分析值与实测值的差值在冬季偏大,夏季偏小,气温则相反.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再分析资料在冰川区的可信度好于湖泊区,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地面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在应用到该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时应考虑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存在着牵引流和暴露地表的标志,其成因和沉积模式需要重新认识。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电性及岩心等资料识别出湖平面变化的5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0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 m。高水位沉积期,湖岸线距盆地中心较远,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盆地边缘发育粗碎屑岩沉积;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低水位期湖岸线向盆地中心退缩了1030 km,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盐膏岩的周围发育低水位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湖滩坝相的粗碎屑岩体。正是由于湖平面的变化引起的湖岸线迁移,导致高水位沉积期和低水位期湖盆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动态的模式来预测砂体的分布,在指导油气勘探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晋祠泉域岩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1994年,因20世纪80、90年代人工开采量达到历史高峰期,一度超过2.4 m3/s,且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较为严重,晋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直至断流;1994-2008年,人工开采量虽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维持在2.0 m3/s左右,且恰逢连续枯水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了11%和27%,此阶段泉口水位快速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08年以后进入相对丰水期,在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泉域岩溶水开采量的同时,汾河二库蓄水水位逐步抬高,其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在经历了约2 a的滞后期后到达泉域排泄区,晋祠泉口水位近年来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994.
锡钨多金属矿化多与Li-F碱长花岗岩有关,其岩浆演化晚期常发生较大规模的液态分异作用。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包括肉红色中粒碱长花岗岩以及顶部的白色细粒碱长花岗岩。矿化产于碱长花岗岩顶部附近,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化、似伟晶岩型钨矿化、长石石英脉型钨矿化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碱长花岗岩中存在大量岩浆液态不混溶现象,包括矿囊、似伟晶岩和细晶岩等。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贯穿于栗木碱长花岗岩分异演化的全过程,矿囊代表岩体中富含钨锡和挥发份的岩浆,岩体顶部的似伟晶岩和细晶岩是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的结果。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过程中,W、Sn、Nb、Ta等成矿元素以及挥发份不断富集,形成岩浆岩型、长英质脉型以及石英脉型矿化。不同类型的矿化对应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不同阶段,由此建立了栗木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的成矿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995.
DETERMIN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SEAWATER USING UV/PERSULPHATE METHOD AND HTCO METHO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ODUonONThermsurmtof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inseawaterhasprovedtobeaddricultandcontroversialproedurepeenneretal.,l992,l993,OgawaandOgam,l992,Tanoue,l992).InterestinthemeasurernentofDOCinseaytteyintenSfomtlyinoonnographicdedes(Sharp,l993)largeyduetothesuggestionthathighteIneratU-rcatalyticoxidationanalysisyieklshighervaluesthanhaditionalweoxidationmethods(SugdriraandSuzuki,l988).Thereportedhigherconcenttationsappeatalsignilicantforg1obaloasnfluxmodelingcyoggweiler,l992)andforunderst…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辽宁海洋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相当陆域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区逐渐形成。在全国划分经济区时,不应忽视海洋经济区。沿海省区在划分经济区时,更应把海洋列入到省级经济区内。辽宁是我国沿海省区之一,通过对辽宁海洋经济区划分的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区及其划分的有关理论、实践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多年逐月海温距平和区风应力距平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典型风应力异常场结构。结果显示,与ENSO线性相关的风应力异常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低频变化,在水平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吕俊梅张庆云陶诗言琚建华 《应用气象学报》2007,18(4):442-451
根据黄刚等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 对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大气环流、大气热源和外强迫源SST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强 (弱) 东亚夏季风年前期冬季到夏季, 太平洋SSTA为La Ni?a (El Ni?o) 型分布, 西太平洋暖池SST暖 (冷), 使得暖池附近对流活动较强 (较弱)。与此同时, 南亚大陆从印度半岛、青藏高原南部、中南半岛至华南大气异常加热 (变冷), 并且海陆热力对比加强 (减弱), 有利于出现强 (弱) 的东亚夏季风。此外, 由于暖池附近对流活动强 (弱), 该地区上升气流较强 (弱), Walker环流增强 (减弱), 当强 (弱) 的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时, 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撤位置偏北 (南), 副热带高压位置也偏北 (南), 7月至8月华北 (江淮流域) 位于副热带西风急流南侧, 降水偏多, 江淮流域 (华北) 降水偏少。并给出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异有关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