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63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142.
波前相位差法是利用焦面像和离焦面像通过一个相位多样性算法来拟合相位或对目标复原,这就要求采集两个图像,一个是焦面像,另一个是离焦面像。本文的设计是根据晶体的偏振原理分像,并将焦面像和离焦像同时采集到同一个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上,这种方法保证了两个图像的同步、实时,而且光学系统简单。文中具体给出了一种新型波前相位差法探测器的设计方案、像差分析,并且模拟了波前相位差法探测器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衙金多金属矿是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矿区石英脉、富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以及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分析和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存在高温高盐度流体、中高温高盐度流体、中低温低盐度流体3种流体。流体总体属于NaCl-H2O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132~550℃(个别大于550℃),盐度范围在1.9%~61.1%(NaCleq)。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由中酸性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和/或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红泥塘、南大坪两矿段石英斑晶中金属子矿物特别是黄铜矿的发现,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上述特征表明北衙地区富碱斑岩具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4.
非潮汐海洋运动对地球动力学扁率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全球海洋环流数值模型以及TOPEX/Poseidon海洋测高数据,得到结论:1997/1998年后的部分J2异常变化可能来自海洋环流变化导致的质量重新分布,具体地说是太平洋环流变化导致的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的质量迁移. 本工作表明来自于海洋内部温盐效应的变化对J2异常变化有重要贡献,进一步证实了卫星激光测距资料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总被引:58,自引:11,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是描述块体运动的最优模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10个块体,应用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和块体上的GPS站速度估计了各个块体上的旋转与应变参数,按照1°×1°的间距计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上1005个点的应变参数,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变方向与地质学方法和测震学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华南块体除外).  相似文献   
146.
2003年7月31日固原暴雨天气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31日宁夏固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演变,揭示了常规观测中无法分析到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模式输出产品导出的螺旋度、对称不稳定、湿焓、非地转湿Q矢量等物理量。对本次强降水天气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和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7.
腾冲热海地区NW向断裂活动性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热海是中国最著名的火山地热区 ,近期区内水热流体活动异常强烈。研究区内几乎所有 95℃以上的沸泉、喷沸泉以及 1993年以来发生的 2 0余次水热爆炸点均沿NW向断裂分布 ,显示该断裂目前处于强烈活动之中。钍、氡射气测量结果确定了NW向断裂的存在和具体位置。研究认为 ,NW向断裂的形成和异常活动可能与火山区壳内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8.
三江并流带丹霞地貌景观地质成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对比了三江并流带黎明、罗古箐、石宝山三个丹霞地貌发育地区的景观特征,从地质学与岩石学的角度分析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的成景地质条件,探讨景观的地质成景作用,总结景观的成景过程。研究认为,三江并流带丹霞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岩性和构造差异是不同丹霞地貌景观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峰林景观差异因岩层厚度、节理发育程度、交错层理不同而不同;丹霞峰林或赤壁上的“变色瀑布”是裂面或层面之间岩层水渗出沿壁下淌的结果;龟裂纹景观形成严格受岩性和节理构造控制,其发育经过了成景初期、成景中期、成景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9.
Us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coda scattering from local earthquakes, we have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time-space variations of the attenuation rate β of coda amplitude and coda Qc-1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the Qina earthquakes (MS5.4 and MS5.1) in Dec. 1992 in West Yunn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y Area (WYEPSA).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coda amplitude has remarkable regional inhomogeneity in the near-field (△ <50 km) around the main shock: β = 0.0076 s-1 and Qc-1 = 0.0056 during the main shock while (3 = 0.0209 s-1 and Qc-1 = 0.0153 during the aftershock. The Qc-1 value shows an approximate 3-foid vari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ain shock. We have also obtained the regional averages of β = 0.0235 s-1 and Qc-1 = 0.0153, which show that the coda attenuation in surrounding areas (△ > 50 km) far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of the main shock did not change much before and after the main shock. The evolution of Qc-1 values of the main seismic sequence with time has passed throug  相似文献   
150.
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that occurred at a single station,such as Lancang,Tengchong,and Eryuan stations,8 years before the Lancang-Gengma earthquakes(Ms=7.6 and 7.2),is studied by applying the synthetic method as a whole.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rately strong and strong earthquakes 250 km away that occurred since 1983 may lead to mutation anomalies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in the Lancang region.The mutation amplitude is increased with the approaching time and distance of a large event.The reliability of mutation data for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many ways.The application of mutation of the wave velocity ratio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its physical explan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