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91篇 |
免费 | 5314篇 |
国内免费 | 69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46篇 |
大气科学 | 6218篇 |
地球物理 | 7591篇 |
地质学 | 14326篇 |
海洋学 | 3231篇 |
天文学 | 1409篇 |
综合类 | 3181篇 |
自然地理 | 33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6篇 |
2023年 | 581篇 |
2022年 | 1270篇 |
2021年 | 1499篇 |
2020年 | 1229篇 |
2019年 | 1308篇 |
2018年 | 1639篇 |
2017年 | 1462篇 |
2016年 | 1724篇 |
2015年 | 1406篇 |
2014年 | 1747篇 |
2013年 | 1618篇 |
2012年 | 1496篇 |
2011年 | 1532篇 |
2010年 | 1621篇 |
2009年 | 1572篇 |
2008年 | 1435篇 |
2007年 | 1365篇 |
2006年 | 1086篇 |
2005年 | 938篇 |
2004年 | 834篇 |
2003年 | 866篇 |
2002年 | 824篇 |
2001年 | 756篇 |
2000年 | 966篇 |
1999年 | 1416篇 |
1998年 | 1134篇 |
1997年 | 1137篇 |
1996年 | 1023篇 |
1995年 | 888篇 |
1994年 | 844篇 |
1993年 | 704篇 |
1992年 | 545篇 |
1991年 | 441篇 |
1990年 | 330篇 |
1989年 | 308篇 |
1988年 | 279篇 |
1987年 | 172篇 |
1986年 | 151篇 |
1985年 | 115篇 |
1984年 | 70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70篇 |
1981年 | 57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中、日调查资料,研究了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2.
923.
设计了IAP (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GCM III,对其动力框架作说明和检验 ,时间积分采用改进的非线性迭代法。用Rossby Haurwitz波对框架进行了波型检验、能量检验和波速检验。结果表明 ,非线性迭代 3次的时间积分方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能够有效地抑制短波 ,同时对长波的歪曲较小 ,且时间积分步长可放得较大 ;该框架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Rossby Haurwitz 4波波型 ,在积分过程中能够较高精度地保持总有效能量守恒 ;模式计算的Rossby Haurwitz波速为每天西传 1 5个经度 ,这与理伦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924.
925.
基于参与式调查与主成分分析的金塔绿洲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河流域绿洲变化驱动机制是旱区绿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1963~2010年的Keyhole存档相片、KATE-200卫星航片、Landsat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获取了金塔绿洲空间分布及面积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参与式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绿洲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近47 a来金塔绿洲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绿洲规模不断扩大,至2010年绿洲面积高达539.47 km2。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人口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及政策等因子的相互交织作用。气候变化是背景因子,人文因子是绿洲变化的主成分因素,且在不同历史社会背景下,其主导人文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926.
927.
928.
本文基于Aqua/MODIS、Terra/MODIS和Envisat/MERIS多源卫星叶绿素a浓度产品,研究了客观分析融合方法,制作了西北太平洋海域(0°~50°N,100°~150°E)叶绿素a浓度融合产品,并从有效数据空间覆盖率和产品精度两个方面对融合方法进行了评价。与单传感器以及欧洲太空局发布的GSM模型业务化融合产品相比,客观分析融合产品空间覆盖率明显提高;与收集的2002-2012年间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比较,GSM模型业务化融合产品的匹配数据点为578个,偏差为-0.20 mg/m3,均方根误差为0.37 mg/m3,客观分析法融合产品的匹配数据点为1432个,偏差为-0.21 mg/m3,均方根误差为0.36 mg/m3。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客观分析融合方法在保证融合产品精度的同时可显著提高产品的空间覆盖率,在海洋水色融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29.
Bidong Zhang Yangting Lin Jialong Hao Devin L. Schrader Meenakshi Wadhwa Randy L. Korotev William K. Hartmann Audrey Bouvier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2023,58(10):1540-1551
About half of the lunar meteorites in our collections are feldspathic breccias. Acquiring geochronologic information from these breccia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low radioactive-element contents and their often polymict nature. We used high-spatial-resolution (5 μm) NanoSIMS (nanoscale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U-Pb dating technique to date micro-zircons in the lunar feldspathic meteorites Dhofar 1528 and Dhofar 1627. Three NanoSIMS dating spots of two zircon grains from Dhofar 1528 show a discordia with an upper intercept at 4354 ± 76 Ma and a lower intercept at 332 ± 1407 Ma (2σ, MSWD = 0.01, p = 0.91). Three spots of two zircon grains in Dhofar 1627 define a discordia with an upper intercept at 3948 ± 30 Ma and a lower intercept at 691 ± 831 Ma (2σ, MSWD = 0.40, p = 0.53). Both samples likely experienced shock metamorphism caused by impacts. Based on the clastic nature, lack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consistent U-Pb and Pb-Pb dates of the zircons in Dhofar 1528, the U-Pb date of 4354 Ma is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its Mg-suite igneous precursor. Some of the Dhofar 1627 zircons show poikilitic texture, a crystallization from the matrix impact melt, so the U-Pb date of 3948 Ma corresponds to an impact event, likely the Imbrium basin-forming event. These data are the first radiometric ages for these two meteorites and demonstrate that in situ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U-Pb dating has potential for extracting geo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about igneous activities and impact events from lunar feldspathic and polymict breccias. 相似文献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