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9篇 |
免费 | 1315篇 |
国内免费 | 19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5篇 |
大气科学 | 1267篇 |
地球物理 | 1448篇 |
地质学 | 3642篇 |
海洋学 | 916篇 |
天文学 | 106篇 |
综合类 | 520篇 |
自然地理 | 9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42篇 |
2020年 | 356篇 |
2019年 | 416篇 |
2018年 | 395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410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420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456篇 |
2011年 | 492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413篇 |
2008年 | 408篇 |
2007年 | 356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333篇 |
2001年 | 288篇 |
2000年 | 199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把补偿式航空电磁法测量中遇到的主要干扰因素按性质分为地质噪声、人文干扰和机械系统形变三类、并讨论了各类干扰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2.
A shakemap system providing rapid estimates of strong ground shaking could be useful for emergency response providers in a
damaging earthquake. A hybrid procedure, which combines site-dependent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limited observations
of the Real-Time Digital stream output system (RTD system operated by Central Weather Bureau, CWB), was set up to provide
a high-resolution shakemap in a near-real-time manner after damaging earthquakes in Taiwan.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 of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analysis is the existence of site eff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site effects and their influence in the ground shaking and then establish an early estimation procedure of potential
hazard for damaging 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attenuation law, the site effects of each TSMIP stat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 bias function that is site and intensity-level dependent functi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site-dependent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model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ground soil is automatica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intensity-level dependent bias function. Both the PGA and the spectral acceleration are studi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TD data, event correctors are calculated and applied to precisely estimate the shakemap of damaging earthquake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相似文献
803.
804.
基于PSO-PP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结合投影寻踪方法、粒子群算法和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PP)模型。该模型一方面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及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参数,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利用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建立投影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测试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精度,实例分析结果与实际状态完全一致,表明该模型在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5.
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樗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主伙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相似文献
806.
807.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 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08.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为国家找出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施工和技术工作经验,以及大量的地质资料。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大量的以往地质资料,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先进的地面勘查手段,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逐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科技水平,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不断寻找新的工作靶区,把握住煤炭勘查市场的主动权。抓住机遇,做好资金积累,加强资本运做,充分利用已有探矿权,走探采一体化道路,做精做强到做大地勘单位,是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809.
镇泾地区延长组河流相砂体分布与圈闭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侏罗系地层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研究区范围内主要发育主河道和部分分流河道砂体。研究区构造平缓,主要为单斜地层、在东南部存在大型鼻状构造。通过对主要储层段(长6、8油层组)砂体分布及与构造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砂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的关系认为在构造单斜地区,当两者相交时(交角β≠0)是形成圈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型鼻状构造地区因构造线的弯曲与河道砂体组合可以形成圈闭。根据研究区砂体分布和构造线组合出4种地层-岩性及岩性圈闭。利用构造图与砂体分布图对主要储层段存在的圈闭确定出长6、8油层组10个层圈闭。 相似文献
810.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盆地油砂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价,首次在川西北地区天井山构造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油砂矿体。根据石油地质及成矿理论对该矿点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油砂矿形成过程中可能的烃源岩为早寒武世和早志留世的黑色泥页岩;当进入印支期,烃源岩开始大规模生成液态烃,液态烃通过该期运动形成的逆断层运移至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圈闭富集成藏;进入喜山运动,早先形成的油藏抬升暴露、剥蚀而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油砂矿体。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埋深500 m以上的油砂资源量为5 356.4×104 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