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542篇
地质学   924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22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In this paper we are going to review the latest estimates for the particle background expected on the X-IFU instrument onboard of the ATHENA mission. The particle background is induced by two different particle populations: the so called “soft protons” and the Cosmic rays. The first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low energy particles (< 100s keV) that get funnelled by the mirrors towards the focal plane, losing part of their energy inside the filters and inducing background counts inside the instrument sensitivity band. The latter component is induced by high energy particles (> 100 MeV) that possess enough energy to cross the spacecraft and reach the detector from any direction, depositing a small fraction of their energy inside the instrument. Both these components are estimated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nd the latest results are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12.
海上试验场是公益性科技支撑平台,是我国海洋观测、监测和调查仪器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海,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试验平台。国外海洋发达国家对海上试验场的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国内由于对试验场的建设起步较晚,虽然与海洋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做出了许多工作。国外发达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先进水平,是与重视海洋科学技术观测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密不可分的。文中将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建设现状予以概述,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3.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河口环境的第二代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物质压力指标、富营养化初级症状指标、富营养化次级症状指标和富营养化其他症状指标四类,并以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为例进行了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均未处于富营养的状态,水质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4.
115.
Two sets of radiosounding measurements, taken at different hours from some stations in the Po Valley area, were examin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values of precipitable waterw and determine the shapes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urves of absolute humidity. From these curves, we calculated the bestfit values of scale heightsH 1 andH 2 in the 0÷5 km and 5÷10 km altitude intervals,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the radiosounding data clearly shows that parametersw andH 1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ary feature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synoptic scale and are influenced, to a lesser extent, by the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ground layer. Seasonal average curves of temperature and absolute humidity, as functions of altitude, were also defined from the radiosounding measurements taken at various hours of the day. Moreover,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time (applied to a 12-hour range) and in space (range of about 300 km) were proposed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w andH 1 from the radiosounding measurements taken at different hours from the same station or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t the same hour. Reliability tests, made by comparing the same station or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t the same hour. Reliability tests, made by comparing the values given by the interpolation methods with those directly obtained from the radiosounding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se evaluations ofw andH 1 are affected by standard errors of estimate,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the errors usually made in analyzing the radiosounding data.  相似文献   
116.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砂体厚度和测井曲线特征等资料,对4口岩心井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详细研究了不同时期的河流类型及沉积相的演化规律,从而认为济阳凹陷上第三系沉积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的冲积扇一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辫状河一低弯度曲流河阶段及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同时分析了不同砂体的油气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17.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首先从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砂体形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等方面论证馆陶组上段为山麓洪积相和河流相沉积,其中它们又可进一步细分为10种亚相或微相。其次,详细论述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同时还指出了油气分布与沉积相带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指出馆陶组上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河流流向、最终汇水区及当时的古气候条件等。  相似文献   
118.
应用模式识别定量划分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韫玉  杜兴信 《地震研究》1990,13(2):122-130
本文以陕西关中及部分邻区为例,考虑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及地球物地场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和多种计算方案,以定量判定潜在震源区。其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方法有利于地质、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场等多种因素综合应用,并能选择和显示判定潜有震源区的主要特征。不同模式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多种试验方案的综合,则可提高潜在震源区判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吸取了现行Υ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合理部分,提出了改进型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叙述了方法的原理及设置判别因子的原则。作者以PC-1500微机为例给出了改进后的反褶积分层解释法程序流程图。通过对模型钻孔和实际钻孔测井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克服了目前平均强度法中存在的人为影响,扩大了一般分层解释法的应用范围,该法可在现场及时取得结果,提高了解释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以模糊子集论为指导,在迪戴的DCM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模糊聚类的方法。该方法以DCM法的动态聚类部分做为原始数据变换的手段,而将迪戴的强模式概念推广为模糊模式,将强模式识别推广为模糊模式识别。此外,还提出了模糊模式间联系度的概念,从而解决了类间联系、类内典型个体、类间过渡个体、个体对各类的隶属程度以及内部有某种演化趋势的类别的划分等问题。文章还给出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概要。最后,通过一个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