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3篇
  免费   2247篇
  国内免费   3154篇
测绘学   934篇
大气科学   2483篇
地球物理   3007篇
地质学   6051篇
海洋学   1929篇
天文学   364篇
综合类   1317篇
自然地理   159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591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d that the carbazole-type compounds have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also show stability in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This kind of compounds still has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a complete distribution in the analyzed dry asphalt samples, showing that they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he study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of the paleo-pool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Silurian dry asphalts from the Awati, Tabei and Tazhong areas is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extent of oxidation and (or) bio-degradation for the areas; the Awati and Tabei areas underwent relatively strong oxid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hydrocarbon pool formation in the Silurian system in the Tazhong and Tabei areas of the Tarim Basin (at the end of the Silurian period) and at the second stage in the Awati area (in Permian), the hydrocarbons experienced a long-distance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92.
The Jinding Pb-Zn deposit in Yunnan Provinc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Cd-enriched area and mining activities lead to the release of Cd into the hypergenic ecosystem, resulting in Cd pollu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vary greatly from one type to another type of rocks in the mining district. In the host rock, Cd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50×10^-6 to 650×10^-6 with an average of 310×10^-6. In primary ores, Cd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14×10^-6 to 2800×10^-6 with an average of 767×10^-6. However, in oxidized ores, Cd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st, varying within the range of 110×10^-6 to 8200×10^-6 , averaging 1661×10^-6. It is shown that the oxidized ores are the main carder and environmental source of Cd. Leaching test showed that Pb/Zn ores are easy to oxidize and thereafter release Cd and other harmful elements. These leached elements in the leachate may be precipitated rapidly in the order of Zn〉Pb〉Cd. As for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Cd in the Bijiang River, it is estimated to be 15.7 μg/L Cd in water, 49.3 mg/L in suspended substances, and 203.7 mg/L in sediments. The average value of Cd in soil from the polluted area is 83.0 mg/kg. Natural weathering of Cd-rich rocks and minerals imposes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 on the aquatic ecosystem of the Bijiang catchment.  相似文献   
193.
GM(1,1)动态模型在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的GM(1,1)动态模型的原理和建立过程,并根据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了99.27%,等级属于Ⅰ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4.
王福  裴艳东  刘志广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2008,27(7):1054-1059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果显示:①NE向伸展的防砂堤截断原SE向的沿岸流后,造成了黄骅港防波堤两侧近岸差异性现代沉积过程,即堤北侧距岸约4km以内海区现代沉积速为0.69~1.12cm/a,堤南侧距岸约4km处的站位8以内无沉积物沉积;(2)防砂堤南侧的岸外10km、水深约-4m处,存在一个速率高达1.36cm/a的现代沉积中心。上述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比表明,黄骅港建港前后,现代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变化主导了现在的地质环境变化.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95.
煤矿区沉降与遥感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城市煤矿区沉降研究为例,介绍了应用遥感图像调查与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矿区沉降研究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沉降区主要集中在该区域的西北部,沉降区面积较大,沉降原因是大矿开采3#煤层,导致地面沉降,只有2处沉降由小煤矿开采9#煤层引起。经验证,具体位置虽有差异,但沉降区基本与实际吻合。依据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煤矿区遥感综合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6.
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的由来、意义和总体研究目标为引,概括的介绍了项目依托工程中各个专项技术研究完成情况,并对非均匀介质成像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静校正技术、高密度采集技术、特观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属性体解释技术等六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了重点说明。指出随着我国煤炭生产重点的逐步西移,应加强诸如叠前、叠后深度偏移技术的研究,以解决复杂山区三维地震面元内地震反射波散射问题,提高其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为西部煤炭工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7.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8.
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解读,可以直观的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ArcGis的符号化功能对于测绘符号的绘制是有一定局限的。而其他大部分测图软件的符号系统基本上是针对各个软件的,不同的软件都有独立的符号系统,离开了软件平台,如不打散块状符号或不添加辅助线就不能为其它软件所调用,本文中提出的ArcSymbol插件实现了在ArcGis操作环境下无需打散或添加辅助线即可方便、快速、无损的查看和打印满足地形图图式要求的图形,减少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并且ArcSymbol支持Shape、Coverage、Geodatabase格式,不需要数据的转换就能轻松地实现图形符号化,实现符号化的无损性。  相似文献   
199.
龙固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煤田,位于巨野煤田中部,其首采扩大区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考虑3煤层顶板稳定性主要受其顶板的构造信息和岩性信息影响,因此首先依据三维地震勘探综合解释成果及波阻抗反演解释成果对二者进行定量化,然后对波阻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波阻抗数据和量化后的构造数据具有相同的变化范围及等量贡献。在此距离范围内构造和岩性的权值各为0.5,依此生成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分析3煤层顶板以上10m、20m处的综合因素煤层顶板稳定性隶属度图可以发现,该区3煤层顶板稳定性比较好。且其稳定性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岩性因素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0.
DS600和MAX6612是MAX(美国美信公司)新出的两款模拟温度传感器产品。这两款芯片在性能上各有其优越性,本文主要就其特征、参数、结构、功能等分别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践情况进行了试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