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753篇
地球物理   912篇
地质学   1940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438篇
自然地理   5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聚类分析在暴雨预报和环流形势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桂生  杨克明  王淑静  赵梅 《气象》1996,22(8):33-38
数值预报投入业务运行以来,高空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要素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是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作者早用数值预报500hPa高度场及降水实况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暴雨落区预报和我国暴雨环流形势特征,所得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中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给出我国暴雨环流型。  相似文献   
92.
在中国最大的铬铁矿罗布莎周边地区有着数目众多的含铬超镁铁岩体;分布广阔,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选择泽当岩体进行了重、磁、大地电磁法的剖面探测,结果表明:泽当岩体被近南北向断裂切割成多块,其西端岩体向北推移的距离远于东段的岩体,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岩体磁异常由蛇纹石化产生的磁铁矿和岩体生成时剩余磁化引起,磁异常指出了岩体浅部的范围;航磁较大范围的异常表明存在较深部的磁性体;重力异常说明岩体局部存在高密度体,且与磁异常相吻合,地表出露的矿点多分布在此范围内;岩体表层为高阻薄层,在剖面中段高阻体厚度最大处达1.5 km,范围不大.在薄高阻体下为薄层低阻层.电阻率剖面两侧以高阻体为主,中段有多个低阻体,且与深部5~25km深度上的低阻体相连,中地壳范围的低阻体与幔源物质上涌在地壳范围留下的熔融体有关,与地壳上部的超镁铁岩体有关.综合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认为在磁异常分布区内具有局部重力异常、低阻体异常较多的地段是泽当岩体最有利于进一步详细探测找矿的部位.  相似文献   
93.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首先论述了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评价,包括景观美学评价与景观视觉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原则是该文论述的主题,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以上海和广州市的绿地系统为例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于城乡交错带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来描述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过程特点,介绍了上海和沈阳的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94.
李驰  潘文  杜远生 《古地理学报》2018,20(5):869-876
黔东铜仁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和娄山关组中分布有多处热液白云岩,其形态包括块状、透镜状、角砾状等。通过露头及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分析,笔者探讨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热液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热液性质与来源及其与铅锌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1)热液白云岩由中粗晶-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形成温度为96~223 ℃,平均为155.86 ℃;盐度为8.28~16.15 wt% NaCl,平均为12.30wt% NaCl;具有轻稀土富集和Ce负异常特征,LREE/HREE为16.51,δCe为0.79, 87Sr/86Sr为0.708662。(2)块状和透镜状热液白云岩形成于交代作用较完全的环境,角砾状热液白云岩可能形成于水力破裂作用;白云石化流体可能来自包括震旦系碳酸盐岩在内的下伏地层,断层和裂缝为其运移通道。(3)白云石化流体与区域铅锌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来源相同或相似;热液白云岩中含有少量成矿物质,应形成于铅锌主成矿期前后。  相似文献   
95.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Following an earlier climatological study of North Pacific Polar Lows by employing dynamical downscaling of NCEP1 reanalysis in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OSMO-CL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ar Low genesis over the North Pacific under different global warming scenarios are investigated. Simulations based on three scenarios from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global climate model (ECHAM5) and used to examine systematic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of Polar Lows ove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mor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global air temperature would rise, and the frequency of Polar Lows would decrease. With sea ice mel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lar Low genesis shows a northward shift. In the scenarios with stronger warming there is a larger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Polar Lows.  相似文献   
97.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丰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谢特点,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建立以人体舒适度为核心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assesses future climate changes over East and South Asia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with a 50?km spatial resolution. To evaluate the model performance, RegCM4 is driven with ??perfect boundary forcing?? from the reanalysis data during 1970?C1999 to simulate the present day climate. The model performs well in reproducing not only the mean climate and seasonality but also most of the chosen indicators of climate extremes. Future climate change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wo experiments driven with boundary forcing from the European-Hamburg general climate model (ECHAM5), one for the present (1970?C1999) and one for the SRES A1B future scenario (2070?C2099). The model predicts an annual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about 3°?C5° (smaller over the ocean and larger over the land), and an incre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most of China north of 30°N and a decrease or little change in the rest of China, India and Indochina. For temperature-related extreme indicators in the future, the model predicts a generally longer growing season, more hot days in summer, and less frost days in winter. For precipitation-related extremes,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more than 10?mm of rainfall is predicted to increase north of 30°N and decrease in the south, and the maximum five-day rainfall amount and daily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across the whole model domain. In addition, 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secutive dry days is predicted to increase over most of the model domain, south of 40°N. Mos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China stands out as ??hotspot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with the strongest increases of daily rain intensity, maximum five-day rain amount, and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dry days, suggesting increased risks of both floods and droughts.  相似文献   
99.
地震重现时间间隔的分布规律研究对于短期和中长期地震预测、地震灾害预防和救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如果能够确定地震重现时间间隔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则在统计学的意义上,能够对地震再次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和预测.在地震重现时间间隔的pdf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某个pdf是否能够有效地描述地震重现时间间隔分布特征.作者提出利用特征地震重现时间间隔数据的变化系数(COV)与其偏度(S),变化系数与其峰度(K)的相关关系对所选择的pdf的适用性进行判别.研究表明,常用的一些概率密度函数(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Weibull分布和指数分布)并不合适作为描述特征地震的重现时间间隔分布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环境干扰事件引起的“形变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形变观测受抽水、灌溉影响及烟台台形变观测受载荷影响的分析,认为同一台站的多套形变固体潮仪器"同步异常"的出现应成为判定异常发生的重要准则;对同一应变过程不同形变仪器的响应量级会有所不同,分量式应变仪对异常反映最有效,其次是伸缩仪。对几次"干扰异常"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在形变异常判定科学思路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