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4篇
  免费   2388篇
  国内免费   3484篇
测绘学   1268篇
大气科学   2561篇
地球物理   2798篇
地质学   6354篇
海洋学   2122篇
天文学   640篇
综合类   1149篇
自然地理   1604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744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688篇
  2016年   804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812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886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788篇
  2009年   734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effect of No. 2 fuel oil on the biomass production of the salt marsh plant, Spartina alterniflora, was studied in a greenhouse dose-response experiment. S. alterniflora were transplanted into soil with 10 dosage levels of No. 2 fuel oil ranging from 0 to 456 mg g(-1) dry soil. Three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values for plant biomass, stem density, and shoot heigh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fuel oil level in a dose-response fashion.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biomass response.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otal (above- plus below-ground) plant biomass was observed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57 mg g(-1) dry soil. Within the 3-month experimental period, detrimental effects on below-groun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bioluminescence of the marine bacterium Viberio fisheri in the Microtox Solid Phase Test were observed at oil concentrations >29 mg g(-1) dry soil, suggesting that biological effects of oil within the sediment matrix may be more pronounced than on above-ground biomass, requiring a dosage 228 mg g(-1) dry soil to elicit a significant detrimental effect. Hence, measurements of oil effects with biological end-points based solely on above-ground responses may underestimat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spills, especially when the oil has penetrated the soil. While S. alterniflora was proved to be relatively tolerant to the No. 2 fuel oil spills, its effectiveness in phytoremediation operations may be limited at fuel oil levels 228 mg g(-1) dry soil, as both plant growth and microbial activity may be constrained.  相似文献   
992.
近十余年世界的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在成熟的勘探区,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已经并必将有许多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993.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单键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单键群(即SLC)分析方法,通过有关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分析,结合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分析了川滇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之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的地震活动在总体上是处于中等强度的活动水平。文章认为,SLC方法考虑了地震事件的时空关联性,可以用来分析地震活动趋势,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94.
Based on self-organizing map, a method that can perform cluster analysis and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in one step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one can view the relative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input patterns, determine the proper number of clusters, and assign unknown patterns to known clusters without losing any information of input patterns. Regarding the capa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proper number of cluster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cluster analysis. The discrimin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assignments of unknown patterns to known clusters are reasonable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also demonstrated by an application to the hydr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low-flow duration curves in southern Taiwan.  相似文献   
995.
构造、气候与砾岩* ——以积石山和临夏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构造、气候与砾岩的关系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表明积石山地区于8MaB.P.开始构造变形,与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结果和生长地层结果一致,而明显早于积石砾岩出现的时间(3.6MaB.P.)。通过区分岩体隆升与地面隆升之间的差别,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模型,以解释隆升、气候和砾岩之间的关系。积石山岩体于8MaB.P.开始隆升,隆升初期,尽管岩体隆升1500~2000m,但是由于积石山上覆的新生代地层易于剥蚀,在花岗岩基底被剥露到地表之前,地表只有少量隆升或没有隆升。随着沉积地层被剥蚀殆尽,基岩暴露于地表,地面隆升速率加快。约3.6MaB.P.,积石山隆升约200~900m,造成了地形雨和发源于积石山的横向河流的出现,这些横向河流把积石山的花岗岩搬运到盆地中沉积下来,形成积石砾岩。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新近公布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青藏高原北部及高原内、外流区域进行大尺度定量地貌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地貌演化上的阶段性。在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局部地区绝对高程增加的同时,地势起伏反而变缓。这些地区水系的发育程度普遍较低,剥蚀物质往往只经过近距离的搬运仍滞留在逆冲褶皱带内,山间盆地和平地成为山间小河的侵蚀堆积基准,因此“削高填低”的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地形起伏。高原平坦地势是伴随着造山过程及之后的高海拔侵蚀基准和内流型水系条件下“削高填低”剥蚀过程的结果。我们认为高原内部为现今仍在承受剥蚀的地势平坦面。它的形成具穿时性,是内流型水系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弱化的结果,不直接反映海拔的高低。如果平坦侵蚀面的形成与海拔高程无必然的关联,或侵蚀面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形成,而不一定代表以海平面为基准的准平原,那么它就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参照面用于直接示踪和约束高原的抬升量和抬升时间。  相似文献   
997.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硅铁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利  袁园 《岩矿测试》2006,25(3):279-281
讨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si、Fe、Na时,四种水样前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采用HNO3^-HF体系微波消解、H3BO3掩蔽HF的方法前处理水样,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Si、Fe、Na三种元素的含量。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89.2%-106%。  相似文献   
998.
邱林  左爱莉  崔晓红 《新疆地质》2006,24(2):146-146,147,148
奇台县菊花黄花岗岩板材,经高温氧-乙炔喷焰烧后呈褐红色薄膜状石材板,使其经济价值增加80%.菊花黄花岗岩板材中的钾长石矿物经高温氧-乙炔喷焰烧后,当其受热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褐黄色微斜长石中所含的低价铁氧化物中的2价铁离子变为3价铁离子,使岩石的颜色由黄色转化为褐红色,微斜长石由三斜晶系向稳定的单斜晶系转变,由于高于900℃高温作用石材表面时间短,故能在石材表面形成厚约1mm左右的红色薄膜.经褪色强化实验,从理论上推测该红色薄膜石材在大气条件下可保持10年以上不褪色.  相似文献   
999.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内容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亮  唐新明  周一  李霖  吴岚 《测绘通报》2006,(1):47-48,57
提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完善的定义,并详细阐述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我国已建成一系列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这些国家级的数据库向全社会各类用户和各类专业信息系统提供了统一、权威的空间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地理信息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需求,这些需求很多涉及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完善的问题。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是数据库完善的重要方面,包括对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DLG)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地理要素进行详细定义以及对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体系进行细化等。  相似文献   
1000.
树状河系自动绘制的结构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园玉  李霖 《测绘通报》2006,(2):62-64,66
计算机的出现和信息论的发展,使制图自动化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由于目前软件系统还不能代替制图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在制图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机对话,尤其在符号化大面积的河流时,重复的河流宽度手工设置过程大大增加了制图人员的工作量。提出河系绘制结构化实现的思想,将由多条单线河流组成的树状河系通过其结构实现自动符号化,希望能减轻制图人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