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93篇
  免费   11535篇
  国内免费   18045篇
测绘学   8400篇
大气科学   7075篇
地球物理   10866篇
地质学   36186篇
海洋学   10363篇
天文学   2265篇
综合类   4253篇
自然地理   7265篇
  2024年   621篇
  2023年   1605篇
  2022年   3306篇
  2021年   4226篇
  2020年   3423篇
  2019年   3923篇
  2018年   3656篇
  2017年   3431篇
  2016年   3551篇
  2015年   3713篇
  2014年   3838篇
  2013年   4430篇
  2012年   4690篇
  2011年   4729篇
  2010年   4499篇
  2009年   4247篇
  2008年   4255篇
  2007年   4123篇
  2006年   3896篇
  2005年   3039篇
  2004年   2332篇
  2003年   1758篇
  2002年   1937篇
  2001年   1679篇
  2000年   1339篇
  1999年   767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27篇
  1975年   30篇
  1954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91.
It seems to be progressively recognized that the stress of the India-Asia convergent front can be transferred rapidly through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Tibetan lithosphere to the northern Tibet, hence leading to the crustal thickening deformation there during or immediately after the onse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ca.55 Ma).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late Cenozoic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 and Tian Shan area.Detailed compilations of a variety of proxy data from sediments and bedrocks suggest that the northern Tibet and Tian Shan area underwent one stage of approximately synchronous widespread contractile deformation since 25–20 Ma, which seemed to decrease at circa 18 Ma as revealed by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ical data.The latest Oligocene-early Miocene was also significant basin-forming episodes when many intermontane subbasins began to receive syntectonic sediment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Subsequently, the other phase of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began to encroach more widely into the northern Tibet and Tian Shan area in episodic steps or continuously from 16–12 Ma to present.  相似文献   
992.
阿尔泰构造带喀纳斯群时代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纳斯群分布于阿尔泰构造带西北部阿勒泰-青河韧性剪切带以北地区,是一套巨厚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由于喀纳斯群时代争议较大,该套地层所具有的大地构造意义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采自喀纳斯群的碎屑锆石及侵入到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其沉积的下限和上限年龄,基本上限定了喀纳斯群的时代范围.喀纳斯群碎屑岩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550±18Ma,而侵入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的锆石岩浆结晶年龄为523±19Ma.因此,确定喀纳斯群沉积时代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523~550Ma).喀纳斯群是一套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复理石沉积,本文获得的喀纳斯群时代,暗示着阿尔泰构造带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993.
刘琦 《水文》2010,30(4)
本文提出国冻差的概念,对国冻差变化进行了分析,追述了冻结基面的由来和现行规范的规定,提出了国冻差处理不当的解决办法.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冻结基面是唯一的、不变的.绝对基面是变化的,绝对基面变化国冻差变化;同一个绝对基面被采用时期国冻差不变.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区域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宁  陈锐  赵宇  钟少颖 《地理科学》2016,36(10):1474-1484
从流动空间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关系测度的空间耦合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区域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格局。研究发现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网络呈现“核心-边缘”模式,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新疆和甘肃等耦合核心省市在整个省市内占据主导地位,是其他省市耦合发展所依附的核心。全国省市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耦合分布的总体布局呈现“川”型特征,分为高耦合协调型、中耦合磨合型以及低耦合发展型。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主要分为高耦合协调型、中耦合磨合型以及低耦合发展型3种,其中空间的高耦合程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兰州市职住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兰州市内1 500份家庭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兰州市居民的职住空间组织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兰州市居民的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34 km,有一半居民的通勤距离在1 km内,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大城市相比,兰州市的通勤距离比较短,还没有出现类似东部大城市的职住分离比较突出的现象。兰州市作为多中心、带状组团城市,各组团内部就业与居住基本平衡,居民通勤多以本组团内部的通勤行为为主,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跨区通勤,各组团居民的通勤行为具有“近多远少”特点。各组团职住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关区和安宁区的平均通勤距离较短,七里河和西固区的平均通勤距离较长。职住空间组织特征与城市中居住功能和就业功能的空间差异有关。城关区属于单向外来通勤流为主的区域、七里河区属于双向通勤流比较平衡的区域、安宁区和西固区属于单向外出通勤流为主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气候变化作用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一系列影响。随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危险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承险体耦合形成有规律的风险时空格局。将此时空格局系统化表达即是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一。本文基于RCP 8.5下的近中期(2021-2050年)气候情景,分析了中国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与速率,评价了干旱、高温热浪以及洪涝等极端事件危险性,选取人口、经济、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等承险体风险作为综合风险定量评估的指标。在系统性、主导因素以及空间连续性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三级区域系统方案,划分出8个气候变化敏感区、19个极端事件危险区和46个承险体综合风险区。结果发现:2021-2050年RCP 8.5情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高风险区主要包括:华北弱暖增雨敏感区,华北平原热浪危险区,人口经济粮食高风险区;华南—西南弱暖增雨敏感区,黔滇山地热浪危险区,生态经济粮食人口高风险区;华南沿海涝热危险区,生态粮食经济人口高风险区。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涵盖了气候变化情景、极端事件发生、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能损失信息,可以为国家或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98.
The concepts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both academic inquiry and government policy. Although not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erms of evaluating both these variables, most researchers have utilized a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that incorporates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pplying a "pressure-support", "destructiveness-resilience", and "degradation-promotion"("PS-DR-DP") hexagon interaction theoretical model, we divided carrying capacity into these three pairs of interactive forces which correspond with resource supporting abilit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risk-disaster resisting ability, respectively. Negative carrying capacity load in this context was defined to include pressure, destructiveness, and degradation, while support, resilience, and promotion comprised positive attributes. The status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was then determined via the ratio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ibution valu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changes in both hexagonal shape and area that result from interactive forces. In order to test our "PS-DR-DP" theory-based model, we carried out a further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 over the period between 2010 and 2015. Analytical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city is now close to attaining a perfect state for bo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latter state in Beijing increased from 1.0143 to 1.1411 between 2010 and 2015, an improved carrying capacity despite the fact that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two million.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value also reached 0.7025 in 2015, indicating that the city approached an optimal loading threshold at this time but still had space for addition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findings of our analysi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nable the city of Beij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levels below 23 million by 2020.  相似文献   
999.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世界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特指研究中国以外区域或国家的地理学科,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分类现象。中国地理学的这种内外有别的思想对世界地理发展危害甚大,至今都难以消弭。忽视世界地理研究,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机制,打造一流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国际战略需求,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人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世界地理学科发展之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理学是国家发展的法宝,是立国之本。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长,紧跟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全球眼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面向可持续发展,团结国内各相关单位,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升世界地理学科为二级学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地理学理论体系、逻辑框架和学科范式,提升中国地理学科,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202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周年。回眸80年,从1940年重庆北碚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到1953年重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再到1999年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形成现在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几经变迁,历经三代人努力,研究所始终如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着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创新发展,为国家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适逢建所80周年,本文回顾地理资源所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