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本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五国及毗邻的中国西南地区地层的对比研究,依据研究区构造演化、沉积岩石组合和古生物群特征将整个区域划分为5个地层分区:冈瓦纳型的印度地层区、过渡型亲冈瓦纳的滇缅马地层区、过渡型亲华南的印支地层区、属劳亚大陆的扬子地层区和华夏地层区。论述了地层区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对各地层区间做了沉积演化对比,进而阐明了区域的重要构造事件与洋盆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2.
文章通过对南岭东段寨背和陂头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7.5 km)、围岩温度(25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寨背-陂头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分别为4.04 Ma(寨背岩基)和3.97 Ma(陂...  相似文献   
133.
关于Shoshonite中译名的商榷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中译名回顾 Shoshonite系列火山岩是由Iddings(1895)在研究美国黄石公园Shoshone 河地区中基性火山岩时发现并确认命名的,主要包括① Absarokite(SiO2=45%~52%);②Shoshonite(SiO2=52%~57%);③ Banakite(SiO2=57%~63%),中基性火山岩一般按碱性程度划分为碱性系列、钙碱性系列和拉班玄武岩系列.  相似文献   
134.
根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通过对流体作用敏感的元素对比值(U/Th、Pb/Ce、Ba/La、Cs/Rb和Ce/Y等)的研究对比,为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形成有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应用主元素氧化物(K2O、Na2O、FeOT、CaO、MgO和TiO2)与SiO2的变异分析,判明会...  相似文献   
135.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形态为眼球状,出露面积约2.1 km2.由纯橄岩、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方辉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堆晶结构和堆晶韵律发育,属于层状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分离结晶/堆晶相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此...  相似文献   
136.
Xihuashan tungsten depos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explored tungsten deposits in southeastern China. It is a vein type deposit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Xihuashan granite pluton. Here we report new dating and zircon geochemistry results. Re–Os isotopic dating for molybdenite intergrowth with wolframite in the oldest generation of the Xihuashan pluton yielded an isochron age of 157.0 ± 2.5 Ma (2σ). Zircon U–Pb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dating shows that the pluton crystallized at 155.7 ± 2.2 Ma (2σ). This age is similar to the molybdenite Re–Os age for the ore deposit within error. This, together with published data, suggests that the major W(Mo)‐Sn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between 160–150 Ma in southeastern China. These deposits constitute a major part of the magmatic‐metallogenic belt of eastern Nanlin. The lower Re content in molybdenite of the Xihuashan tungsten deposit shows crustal origin for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The limited direct contributions from the subducting slab for th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Nanling region suggest a change of the style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37.
广东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文章选取8件闪锌矿、3件方铅矿和1件黄铁矿样品,采用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获得闪锌矿等时线年龄为(98.1±1.6) 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99±2)Ma,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8.2±1.3) Ma,闪锌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7.87±0.96) Ma,方铅矿+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98.6±4.2) Ma.Rb-Sr定年结果表明,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为98 Ma左右,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可能与135Ma之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转向,使得中国大陆包括华南板块在内均处于持续伸展阶段有关.硫化物矿石Rb-Sr所得的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平均值为0.7117,小于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高于地幔Sr的初始值0.707,结合笔者对该矿床所做的S、Pb等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采用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通过共生矿物组合和单矿物相互约束,可以有效地确定成矿时代,这对了解矿床的成矿背景等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重庆吴家湾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之下,呈假整合覆于中志留统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之上。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致,铝土矿呈土状、豆(鲕状)、致密块状、砾屑状。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石矿物。控制铝土矿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古环境、地形地貌、构造位置和地层。  相似文献   
139.
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群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道神农架群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以此对其岩浆来源与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显示,Nd-Hf同位素之间存在脱耦现象,虽然各样品之间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元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但同一样品中具有高度变化的锆石εHf(t)值,对应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587~1608 Ma,表明岩浆在形成和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了陆源碎屑物质组分的混染.该组分改变了岩浆结晶时部分锆石中的Hf同位素组成,然而未改变全岩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组成,可能表明锆石原位Hf同位素在反映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对于碎屑沉积岩混染的识别比全岩Nd同位素具有更为灵敏的指示意义.结合该岩石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神农架安山质熔结凝灰岩来自深部幔源岩浆上涌引起的元古宙基性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俯冲碎屑沉积岩的混染.  相似文献   
140.
位于江西省的峡江铀矿床为华南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铀矿体产在金滩花岗岩体中。野外地质调查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工作表明金滩花岗岩体主要由两期的印支期花岗岩组成,其中含矿的等粒状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239±1Ma,而主体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则形成于226±2Ma。二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74.09%~74.53%)和明显低的TiO2、CaO和MgO含量,铝饱和指数为1.20~1.46,含有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过铝质矿物,属于典型的强过铝S型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略微不同于二云母花岗岩,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明显更低的Rb/Sr比值以及更小的Eu负异常,铝饱和指数变化为1.05~1.13,属于弱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上,两者都具有较低的εNdt)值(二云母花岗岩:-9.0~-8.8;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9.8~-9.4)和古元古代的模式年龄(二云母花岗岩:1.73~1.75Ga;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77~1.80G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金滩岩体中的这两期印支期花岗岩应该都为S型花岗岩。较高的Rb/Sr比值和较低的CaO/Na2O比值表明二云母花岗岩主要由富粘土的泥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来,而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则主要由贫粘土的碎屑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来。金滩岩体中的两期印支期花岗岩分别对应于华南印支期同碰撞挤压和碰撞后伸展期的岩浆作用。二云母花岗岩含有更高的U含量,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其他的典型产铀花岗岩类似。对比研究表明,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的形成应与同碰撞期挤压背景下的泥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