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8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1290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详细分析了GRASS的三种数据结构,为设计GRASS与其它系统数据格式转换接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2.
国外灾害遥感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害遥感(调查和监测)是遥感技术应用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大量的资料及笔者在国外参加的工作,对经济发达国家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将遥感技术用于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效益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263.
立体影视与地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虚拟现实”、GIS等各项研究中,立体观察当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人为什么能看出立体?如何产生人工立体视觉?怎样在CRT视屏上显示一个立体的图像?显然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1)双眼自然立体视觉的生理基础。彩色立体电视与CRT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重点介绍目前已广为采用的时分制视屏立体观察的原理。2)视屏立体观察用于地景仿真的初步实践。介绍如何以数字地面模型(DTM)数据为原始资料,用3DS生成某一地区动态地面立体透视图,实现所谓视景地形仿真。  相似文献   
264.
采用忽略Reyleigh摩擦和Nowton冷却的定常,线性大气模式和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这里包含了大气通过线性风应力影响海洋,海洋通过加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物理机制。用相平面理论讨论了海气耦合作用对简单耦合线Rossby波和非线性Rossby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5.
切变流中的CISK机制与惯性重力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板对称,有切变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由行波法导出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非线性稳定性理论讨论方程的稳定性,求解了KDV方程,并讨论了线性CISK,非线性CISK,惯性稳定度参数和大气风速垂切变对惯性重力孤波强度和宽度的影响,目的早通过了解影响惯性重力孤波发展的因子,更深入地理解低纬中尺度天气系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6.
This paper describes synthetically the seismic activity,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and rock dynamic features in and near Chaoyang—Yixian region. It is supposed that there is a low velocity layer in middle crust and the three-layered crustal velocities are all lower than that in both sides of the region. There exists uplifts of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low resistance layer. It is also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of matter of three-layered crust, low velocity layer, upper mantle and asthenosphere. In the end the direct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new activities of faults in this reg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67.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ize of problems involving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al systems, a transformatio based o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Ritz shapes is commonly employed. The lower mode shapes may at times serve a effective Ritz shapes. However, the computation of mode shapes is a time consuming task; in addition, the mode shapes may not form the best basis for represen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ad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load dependent vector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a static solution for the applied loads, address some of the problems inherent in the use of mode shapes. However, both the natural mode shapes and the load dependent vectors fail to account for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loading, a parameter that may influence strongly the response, particularly for loading with a high frequency content. A procedure is presented here for the generation of frequency dependent vectors. A combination of load dependent and frequency dependent vectors will often form a very efficient basi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sponse, as illustrated by several examples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268.
夏勇 《矿产与地质》1992,(4):313-317
羊石坑汞矿是80年代后期勘探的大型汞矿床,矿床位于川黔汞矿带北部,矿体以细脉、网脉浸染状为主。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温度120~250℃,成矿流体盐度为10.6%(NaCl),流体沸腾发生在250℃左右,包裹体圈闭的最小压力为40×10~5Pa,成矿深度约为400m。结合成矿构造环境、构造演化、探讨了构造改造成矿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269.
本文分析了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 (1 984/1 985 )现场及后续工作资料 ,并与其它纬度有关海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研究海湾充氧的底层水及弱氧化性的表层沉积物环境 (锰氧化物为优势氧化剂 )中 ,底栖生物较为丰富 ;而在垂直深度 5 - 1 0 cm以下 ,硫酸盐还原反应遏制了底内多毛类动物等的向下繁衍。测区主要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是在特定条件下演化的结果 ,南大洋气候寒冷 ,碳酸盐溶解度较高 ,但其沉积物上覆水和间隙水中钙离子却并不高于其它纬度海区 ,因此钙离子的不足可能限制了需要钙质碳酸盐形成外壳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繁衍而造成其在研究区域壳薄且所占比例较少的分布特征。上覆水温与底栖多毛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 ,这可能表明南大洋测区该类生物尚未完全适应极区的寒冷气候。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活性有机质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270.
玄武岩浆从地幔深处挟带上来的超镁铁质捕虏体含有地幔流体的直接证据,它们对于阐明地幔深部地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地幔交代作用)的机制十分重要。女山幔源二辉橄榄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的地幔流体除富含CO_2外,尚含有H_2O和少量CO、CH_4、SO_2、C1、F。地幔中的初始流体(挥发组分)在源部是溶解于地幔橄揽岩的高压固体矿物相中,它们在地幔上隆减压时出溶,形成细小的最早期流体包裹体。这些自由流体相在一定部应聚集,使得地幔固相线(和液相线)下降,引起上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初始的部分熔融主要发生于矿物边界,以单斜辉石最易遭受,形成矿物边缘的海绵状部分熔融带。当地幔剪切流动时,初始的部分熔融体珠滴联合成大的珠滴,并开始渗透,在变形橄榄岩中相连成脉状网络,晚期含C0_2岩浆包裹体及填隙玻璃即为其代表。由于剪裂作用,熔体(和流体)压裂开上覆橄榄岩,产生岩墙状通道,并在上地幔的某些低压区聚集成岩浆库。流体和熔体均为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在流体参与下,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将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这些熔体和流体与亏损地幔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不相容元素重大的局部富集。当流体(和熔体)中H_2O浓度低时,仅发生隐交代作用;当H_2O浓度较高时,部分熔融程度也较高,相应有含水相(如角闪石等)成核,出现矿物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