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0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717篇
测绘学   662篇
大气科学   1546篇
地球物理   2067篇
地质学   3721篇
海洋学   993篇
天文学   316篇
综合类   725篇
自然地理   90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综合运用风廓线雷达等多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对江西省2013年6月29日暖区大暴雨进行分析,并对比6月28日锋面暴雨,归纳总结短时大暴雨发生的一些前兆信号及可用指标。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能直观反映暴雨区附近中小尺度扰动、近地面弱冷空气入侵、急流脉动发展等特征,1.5—4 km高度层出现16 m/s以上急流对暖区暴雨发生有利,对强降水的发生有1—3 h提前指示作用。2)0.5—1.5 km高度层正的风垂直切变带对应降水发生发展,正速度带中大于4 m/s风速切变对应下游降水加强。3)PWV值在强降水发生前常出现持续上升或波浪上升。PWV值达到65 mm且维持较长时间,同时配合动力触发条件,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PWV值低于60 mm并持续性下降,对应降水趋于减弱停止;强降水落区出现在湿舌前端的PWV等值线密集区内。4)此次强降水主要发生在TBB小于-40℃区域前端的等值线密集区和地面辐合线附近,且地面辐合线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强回波不断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合并加强形成"列车效应",雷达回波上逆风区、急流核、速度对等特征的出现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  相似文献   
98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cent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s over the Antarctic Peninsula.We make use of available surface observations,ECMWF’s ERA5 and its predecessor ERA-Interim,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allowing us to contrast different data sources.We use hindcast simulations performed with Polar-WRF over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on a nested domain configuration at 45 km(PWRF-45)and 15 km(PWRF-15)spatial resolutions for the period 1991?2015.In addition,we include hindcast simulations of KNMI-RACMO21P obtained from the CORDEX-Antarctica domain(~50 km)for further comparisons.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marked windward warming trend except during summer.This windward warming trend is particularly notable in the autumn season and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deepening of the Amundsen/Bellingshausen Sea low and warm advection towards the Antarctic Peninsula.On the other hand,an overall summer cooling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eddell Sea low as well as an anticyclonic trend over the Amundsen Sea accompanied by northward winds.The persistent cooling trend observed at the Larsen Ice Shelf station is not captured by ERA-Interim,whereas hindcast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clear pattern of windward warming and leeward cooling.Furthermore,larger temporal correlations and lower differences exhibited by PWRF-15 illustr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added value in the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985.
Shi  Feng  Yang  Bao  Linderholm  Hans W.  Seftigen  Kristina  Yang  Fengmei  Yin  Qiuzhen  Shao  Xuemei  Guo  Zhengtang 《Climate Dynamics》2020,54(7):3387-3404
Climate Dynamics - Tree growth trends can aff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tree-ring proxies (especially tree-ring width) to climate in the low-frequency band, which in turn may limit...  相似文献   
986.
利用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桂林2019年6月6-12日接连3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次过程按影响系统分属暖区暴雨、低涡暴雨和锋面暴雨过程,均发生在高空急流右侧辐散、低空急流左侧辐合叠加区。(2)3次过程均受500 hPa短波槽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影响,但第1次过程中西南急流及地形等、第2次过程中低涡切变线、第3次过程中冷锋也起到重要作用。(3)3次过程的触发系统不同,第1次暖区暴雨过程迎风坡地形对其起触发作用,西南急流使得后向传播的对流云带维持;第2次低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为低层位于贵州一带的西南涡,西部冷空气侵入与西南急流加强是低涡对流云团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第3次锋面暴雨的触发系统为冷锋,锋面配合锋前暖湿气流使对流云带加强。(4)第1次过程暖区暴雨MCS模态主要为线状后向扩建类,极端强降水出现在线对流中后端;第2次过程低涡暴雨MCS模态为涡旋类,极端强降水出现在涡旋中心附近;第3次过程锋面暴雨MCS模态由前期后部层云区线状对流转为层状云包裹对流系统,强降水发生在线对流弯曲或中心强回波处。  相似文献   
987.
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14年ECMWF集合预报降水统计量进行逐6 h和24 h晴雨检验、降水分级检验及区域性暴雨检验。结果表明:1)10%、25%、Mode、融合、最小值在晴雨预报准确率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2)对于全年降水分级检验,10%、25%、Mode、融合、最小值这5个统计量在小雨的预报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中位数、概率对中雨的ETS评分要略高于控制预报;90%、75%、概率对大雨预报比控制预报好。对于暴雨预报,最大值、90%、融合比控制预报好;融合、最大值对大暴雨落区的指示意义不大,但对大暴雨量级降水的可能性可以供预报员参考。3)对于区域性暴雨预报,90%、融合、最大值的预报技巧比控制预报高,最大值虽然空报较严重,但对降水量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集合预报各统计量对于强降水过程爆发或发展阶段的预报效果不如降水过程成熟期或末期好。  相似文献   
988.
利用2010年7月22日苏皖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数值模拟输出结果,考察了模式对MCC的模拟能力,并对模拟结果做了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以揭示盛夏江淮下游MCC的特征。结果表明:1) 三重嵌套网格距为3.3 km的区域WRF模式的模拟效果较佳,结果与实况一致,并可利用模拟降水的范围及强度来确定MCC的位置及演变。2) 此MCC维持约10 h,其南北不对称,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而随之北抬。MCC核心区对流层低层有水汽丰沛的入流,并有强辐合区,呈对流不稳定层结;中层有深厚的强上升运动,并因凝结潜热大量释放呈中性层结;高层则有出流;MCC核心区对流降水非常强。3) 在垂直剖面上,该核心区散度存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柱状结构,此配置有利于强对流维持和加强,中低层以上有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柱,这些都是MCC核心区存在强对流的标志。该MCC的螺旋结构表明其中的强对流高度有组织。  相似文献   
989.
干旱已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了解区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是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基于scPDSI数据集,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东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探讨了干湿状况的季节变化对年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的干旱面积为52.27%-62.03%,虽然季节和年际尺度的干旱均有减弱趋势,其中冬季干旱程度显著减弱,但干旱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背景;春季和夏季scPDSI的协同作用对年际scPDSI变化的贡献率达88.64%,夏季的贡献率达86.13%;东北地区的西部干旱程度高于东部的,其中呼伦贝尔草原中部和浑善达克沙地东部以严重干旱和中等干旱为主;EOF分析表明,东北地区4个季节和年度的干湿状况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