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8篇 |
免费 | 2117篇 |
国内免费 | 11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7篇 |
大气科学 | 791篇 |
地球物理 | 1013篇 |
地质学 | 3470篇 |
海洋学 | 1116篇 |
天文学 | 126篇 |
综合类 | 465篇 |
自然地理 | 5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47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93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383篇 |
2019年 | 342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323篇 |
2016年 | 327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333篇 |
2013年 | 413篇 |
2012年 | 446篇 |
2011年 | 438篇 |
2010年 | 424篇 |
2009年 | 365篇 |
2008年 | 412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钨是基于W5+与硫氰酸盐形成黄色络合物。为使钨完全还原为5价,通常单独使用三氯化钛或氯化亚锡作还原剂。此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由于Ti3+本身呈紫色,加多会掩盖络合物的黄色,加少则出现硫氰酸铁之红色丝状物影响比色的情况。通过大量的试验,采用氯化亚锡-三氯化钛作双还原剂,控制最佳酸度、温度和时间,从而获得稳定的络合物,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通过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分析验证,从而证实方法可行,能够保证样品的测试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低含量、大批量钨矿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д?????????????????????????ζ?????????(UPF)?????????????????????????μ???????????ζ?????????(AR??UPF)???÷??????÷???????????????????????????????UKF??????????????????????Э????????????????????????????????·????????Ч?????????????????????????????? 相似文献
105.
为实现WGS84和CGCS200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首先通过七参数法将WGS84坐标转换到ITRF坐标,然后再通过框架转换法转换到CGCS2000坐标,并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G IS、GPS为核心的"三S"集成技术支撑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转入率和转出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定量研究了该流域在过去3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为主;(2)19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类先减后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后减,有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等持续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时期的裸岩地明显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入1990年后,裸岩地缩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⑷伴随着分布面积在平面空间上的张缩,各地类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108.
We introduce a simple correction to coastal heads for constant‐density groundwater flow models that contain a coastal boundary, based on previous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interface flow.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curate discharge to the sea in confined aquifers can be obtained by direct application of Darcy's law (for constant‐density flow) if the coastal heads are corrected to ((α + 1)/α)hs ? B/2α, in which hs is the mean sea level above the aquifer base, B is the aquifer thickness, and α is the density factor. For unconfined aquifers, the coastal head should be assigned the value . The accuracy of using these corrections is demonstrated by consistency between constant‐density Darcy's solution and variable‐density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errors introduced by adopting two previous approaches (i.e., no correction and using the equivalent fresh water hea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aquifer to represent the hydraulic head at the coastal boundary) are evaluated.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errors in discharge to the sea could be larger than 100% for typical coastal aquifer parameter ranges. The location of observation wells relative to the toe is a key factor controlling the estimation error, as it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aquifer length of constant‐density flow relative to variable‐density flow. The coastal head correction method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facilitates the rapid and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fresh water flux from a given hydraulic head measurement and allows for an improv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astal boundary condition in regional constant‐density groundwater flow models. 相似文献
109.
成都地磁台距成灌高铁运行线路垂直距离约1.5 km,使用数字化磁通门磁力仪GM4,在轨道沿线不同距离处进行野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运行对周围地磁观测环境产生干扰,干扰距离约6 km,干扰主要来自轨道泄露电流及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 相似文献
110.
对不同有效群体大小(Ne=2、4、8、16、32、200)的蛤仔F1代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期,各试验组幼虫壳长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Ne=200的存活率低于其他各实验组,并随着日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显著;稚贝期,各实验组的壳长和存活率的变化规律和浮游期基本一致。对壳长变异情况分析表明,浮游期,随着群体有效含量的增大,子代开始出现小型个体和大型个体,壳长分布变异逐渐明显;稚贝期,各试验组组内壳长变异进一步加剧,除Ne=2试验组稚贝壳长介于400μm和600μm之间外,其他各试验组均出现明显的小型和大型个体,表现为有效群体越大,组内稚贝壳长变异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