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9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1676篇
测绘学   766篇
大气科学   972篇
地球物理   1307篇
地质学   3237篇
海洋学   976篇
天文学   170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60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电刺激可诱导卵子雌核发育,但在海洋生物中尚无报道。为获得电刺激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电场强度、电容、脉冲次数、卵子密度及缓冲液种类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缓冲液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甘露醇缓冲液的诱导效果优于Zimmerman氏缓冲液和山梨醇缓冲液;最佳卵子密度为11.25×104个/mL,场强的最适范围为1.00~1.75kV/cm。最优电刺激诱导条件组合是:0.30mol/L甘露醇缓冲液,卵子密度11.25×104个/mL,脉冲强度1.20kV/cm,电容3μF,2次电脉冲。(2)应用优化后的电刺激参数诱导雌核发育,获得了最佳的诱导效果,得到的卵裂率为28.16%,胚胎存活率为98.37%。本研究首次成功应用电刺激法诱导了栉孔扇贝的雌核发育,并得到了单倍体胚胎,初步建立了栉孔扇贝中该诱导法的参数体系。  相似文献   
163.
Two land surface models, Community Land Model (CLM3.5) and NOAH model, have been coupled to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and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irculation fields, respectively, over eastern China in a typical flood year (199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land surface changes 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Comparisons of simulated results and observation data indicate that changes i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patterns in eastern China. Coupling of the CLM3.5 to the WRF model (experiment WRF-C) substantially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ver eastern China relative to an older version of WRF coupled to the NOAH-LSM (experiment WRF-N).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WRF-C is better than in WRF-N. WRF-C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ummer positive bia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its simulat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matches more closely to observations than WRF-N do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ensible heat fluxes and higher latent heat fluxes in WRF-C.  相似文献   
164.

本文基于近年来全球河流地貌演化的研究实例及新进展,介绍了主要的研究载体与思路,讨论了河流地貌演化事件背后的地质、环境意义。沉积学、地貌学、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等是解决河流地貌演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沉积学记录着河流演化的一手资料,同时,沉积物定年技术的发展为揭示河流演化过程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约束。地貌指数研究是根据河流剖面形态与流域特征等揭示河流及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手段,在恢复基岩隆升历史,定义地貌演化状态和判断分水岭迁移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碎屑热年代学的物源分析方法结合沉积物沉积年代测定的研究思路则是利用了地表物质的“源—汇”过程变化,是揭示水系沟通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当借助中-低温热年代学的多方法联合和单矿物的多重定年作为物源示踪剂时,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精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另外,低温热年代学和宇宙核素10Be等对浅表过程十分敏感,记录了百万年—千年尺度的河流侵蚀作用,是示踪流域侵蚀方式空间变化和定量化揭示侵蚀过程的有力工具。河流的诞生与演化是地表过程的重大事件,记录了局部或区域的构造—气候背景,也是研究构造—气候—地貌耦合及互馈过程的重要纽带。特别是新生代晚期以来,地貌形成过程伴随着古人类的诞生与发展,而河流的演化则在古人类活动和迁徙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河流地貌演化的背景动力及环境意义体现了地球多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65.
利用中国北方 30个小汇水流域的现代资料数据建立了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关系式 ;利用先前测得的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的河间洼地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碳酸盐氧同位素组分以及其他研究者建立的磁化率与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和氧同位素组分与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推估了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的古年温度状况和古年降水状况 ;以推估的古年温度和古年降水以及建立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关系式 ,推估了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的古年径流深状况。  相似文献   
166.
李巍  翟亮  葛小三  孙恒宇 《东北测绘》2014,(2):74-76,79
地表覆盖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人类的生存环境,其空间数据的相关性也反映着一些重要信息。在维多利亚州中,耕地一直占着比较大的比重,本文根据landsat TM影像分类得到地表覆盖数据,发现各地表覆盖间类型间的关系,并结合DEM数据研究耕地在维多利亚州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7.
绿藻水溶性多糖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绿藻多糖的提纯方法、组成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绿藻多糖的提纯需要经过样品的前处理、提取和精制三个步骤,提取方法包括酸提、酶提、加入钙螯合剂提取、微波及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藻多糖是水溶性的硫酸化杂多糖。从石莼(Ulva)、浒苔(Enteromorpha)、礁膜(Monostroma)、小球藻(Chlorella)、蕨菜(Bracken)及刚毛藻(Bristles)中提取的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各不相同,而且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受提取方式的影响。绿藻多糖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关绿藻多糖的精确结构、提纯方法及化学修饰的进一步研究将使绿藻多糖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8.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对其规律的研究应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地质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是控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条件 ,对这两者的分析评价称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研究 ,作者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9.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velocity attributes of gas hydrates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South China Sea,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conducted four-component (4C) ocean-bottom seismometer (OBS) surveys.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results of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OBS data for detecting gas hydrates. Key processing steps such as repositioning, reorientation, PZ summation, and mirror imaging are discussed. Repositioning and reorientation find the correct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nodes. PZ summation matches P- and Z-components and sums them to separate upgoing and downgoing waves. Upgoing waves are used in conventional imaging, whereas downgoing waves are used in mirror imaging. Mirror imaging uses the energy of the receiver ghost reflection to improve the illumination of shallow structures, where gas hydrates and the associated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ions (BSRs) are located. W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of velocity analysis using mirror imag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velocity scanning and iterati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The final imaging results are promising. When combined with the derived velocity field, we can characterize the BSR and shallow structures; hence, we conclude that using 4C OBS can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and velocity attributes of gas hydrates.  相似文献   
170.

地热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深部地热储层中,人工改造后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为热提取提供了重要通道,裂缝空间分布将会直接影响热提取率。为探究裂缝不同空间分布对采热性能的影响,以幂律分布的裂缝网络为基础,采用TOUGH2MP-FLAC3D框架下建立的THM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不同裂缝长度指数(a)、密度(β)的裂缝网络对新型增强型地热系统(CO2-EGS)采热性能的影响。并以热突破时间、EGS寿命、产热率与总产热能以及产热效率5种评价指标对储层热性能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在恒速注入的情况下,裂缝长度指数a越大,长裂缝占比越小,注采井之间形成的贯穿裂缝数量越少,裂缝宽度越大,致使生产温度、产热率降低越快,更早达到热突破,从而缩短EGS寿命,降低总产热能。当a相同时,裂缝密度β越大,裂缝数量越多,生产温度与产热率降低越慢,延长热突破时间与EGS寿命,提高产热量。热突破时间最高可增加15.65 a,EGS寿命增加约10 a,总产热能增加约22.77%。而当长度指数a增长时,热突破时间最多缩短了13.1 a,总产热能降低20.8%。因此,长裂缝占比提高和裂缝密度增加有助于提高注采井之间裂缝的连通性,促进流体对流换热,更好地发挥裂缝在热开采中的作用,提高采热量。研究结果为干热岩造缝增渗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