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71.
耀斑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事实。本文在一定的耀斑半经验大气模型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速度模式和色球凝聚下的Ha和CaⅡK谱线轮廓,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大气各个层次的速度对Hα和CaⅡK谱线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耀斑早期短时间的Hα蓝不对称性可由位于过渡区的色球凝聚引起;随后的红不对称性是上部色球物质向下运动的结果;而后来出现的CaⅡK不对称性特征则可由色球中、下部具有10—20km/s的向下速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572.
小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介绍的小流域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 ,以地块为基本操作单元的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与GIS的集成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管理、查询、更新、处理、模型分析和输出等多种功能。分析模型与GIS集成的基本单元是地块 (landunit) ,在地块上实现模型参数的提取与传递、模型计算及显示与分析。在分析各种集成方式的基础上 ,选取了动态连接库及其扩展方式 ,实现了土壤侵蚀模型、生产潜力模型、成本效益模型、规划模块与GIS的紧密集成 ,以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服务于水土保持的现代化管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73.
SOTER的建立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SOTER数据库方法的创立背景、兴起和发展的主要阶段,论述了SOTER方法的主要研究内容的特点。并分析了SOTER方法在世界上的主要传播范围和应用领域,认为SOTER方法在土壤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上有独到之处,目前乃至将来在世界上的传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74.
闽北麻源群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透射显微镜、电子探针和喇曼光谱微区分析,对福建建阳县麻源群大金山组斜长角闪岩中两组锆石进行了成因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年龄为2300Ma±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它们结晶于原岩的形成过程中;第二组年龄为400Ma±的锆石为变质重结晶锆石,它们结晶于后期的变质事件过程中。本文总结了它们的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75.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渗漏水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哀牢山生态站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进行定位研究,根据1991~1993年的观测资料,对土层10,25,45,65cm土壤渗漏水养分浓度、养分迁移及养分滞留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76.
根据达西公式导出了基质酸化效果同酸化液作用距离的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现场施工曲线确定酸化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77.
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危害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分析了1996—1997年4个航次大亚湾西南部海域水体、沉积物与生物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沉积物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采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推荐的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急性和慢性安全浓度基准,评价了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Hg、Cd、As、Pb、Cu、Zn、Cr(水体数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8、0.041、2.25、2.4、3.2、42、2.34μg.L-1,0.162、0.042、8.0、32、24、89 mg.kg-1,0.058、0.395、2.22、0.25、3.411、6.1 mg.kg-1;重金属与硫化物、石油类和有机碳相关性较差,而与沉积物的pH呈显著负相关;水体中Cu的含量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尚轻。  相似文献   
578.
大亚湾海域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GC/ECD和GC/MS内标法分析测定了大亚湾沉积物柱样(DYW03—8)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0CPs)的含量,结合^210Pb定年,重建了该海域近50年来PAHs和OCPs的污染历史,并对其可能的来源和输入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50年来该海域沉积物中PAHs和OCPs的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且一般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上升变得更加明显;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即热成因,并可能主要通过大气颗粒物沉降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等途径进入水体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揭示,该区可能曾大量使用过林丹(γ-HCHs)作为杀虫剂,近15年来随着该地区各种经济开发活动的加强,残留在土壤中的这些农药组分更多地随地表径流进入到水体沉积物中。同时,DDTs类农药也可能仍存在新的输入源,但这种输入的强度在近几年似乎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579.
1605年琼山大地震强余震震级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干  沈繁銮 《华南地震》2006,26(1):37-46
根据文献[1~18]提供的史料,研究了1605年琼山大地震的前震及强余震的时间、震感范围、烈度和震级等参数问题。最后讨论了琼山大地震的强余震震级参数估算中存在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580.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ctive tectonic zones. Boundaries between blocks are the highest gradient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 Most of tectonic activity occurs on boundaries of the blocks. Earthquakes are results of abrupt releases of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that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 of the earth’s crust. Boundaries of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locations of mos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highest gradient of stress accumulation, thus are the most likely places for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s, and in turn,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Almost all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8 and 80%–90%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over 7 occur along boundari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ial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s of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