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6篇
  免费   1379篇
  国内免费   2149篇
测绘学   836篇
大气科学   1679篇
地球物理   1657篇
地质学   3846篇
海洋学   1496篇
天文学   401篇
综合类   735篇
自然地理   101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爆破震动对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林  林从谋 《岩土力学》2005,26(9):1499-1501
采用拟静力化的惯性力法,利用改进了的条分法来计算主动土压力,并考虑爆破地震的时程效应,提出了已有边坡在爆破过程中的动力稳定性系数的新的计算方法。实例证明,所得计算结果综合考虑了爆破震动波传播过程的衰减、频谱结构及相位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中与拟静力法相比更具理论基础,其结果也更接近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3.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氟高含量区形成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经过系统的1∶250000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在三角洲冲积平原存在氟的高含量分布区。氟高含量区分布于第四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沉积相含量变化很小。从地表至深部,含量变化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海陆交互相含量变化很小,而陆相含量变化较大。氟高含量区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在沉积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可能与珠江三角洲形成过程,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大量含氟物质,加上海水富含氟,导致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氟含量较高而出现大面积的高含量区。  相似文献   
134.
The north trending rifts in southern Tibet represent the E–W extension of the plateau and confirming the initial rifting age is key to the study of mechanics of these rifts. Pagri–Duoqing Co graben is located at southern end of Yadong–Gulu rift, where the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is predominately composed of fluvio-lacustrine and moraine.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the fluvio-lacustrine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facies, namely, lacustrine, lacustrine fan delta and alluvial fan. The presence of paleo-currents and conglomerate components and the provenance of the strata around the graben indicate that it was Tethys Himalaya and High Himalaya.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dating and paleo-magnetic dating suggest that the age of the strata ranges from ca. 1.2 Ma to ca. 8 Ma.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showed that moraine in the graben mainly developed from around 181–109 k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Combining previous data about the Late Cenozoic strata in other basins, it is suggested that 8–15 Ma may be the initial rifting time. Together with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Pagri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graben rifted at around 15–8 Ma due to the eastern graben-boundary fault resulting in the appearance of a paleolake. Following by a geologically quiet period about 8–2.5 Ma, the paleolake expanded from east to west at around 8–6 Ma reaching its maximum at ca. 6 Ma. Then, the graben was broken at about 2.5 Ma. At la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acier separated the graben into two parts that were Pagri and Duoqing Co since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he evolution proces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er three stages were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movement, which determined the basement of the graben, while the last stage may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glacial activity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35.
刘硕  王国利  张琳 《水文》2018,38(5):17-22
基于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TIGGE)资料,以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TS评分、Brier评分和Talagrand分布等方法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国家环境中心(NCEP)和英国气象局(UKMO)三个中心集合预报的6h、12h、24h短期降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对比,并分别以实测降雨和NCEP预报降雨驱动新安江模型模拟洪水过程,据此探讨了集合降雨预报的可利用性。得到两个重要结论:ECMWF、NCEP和UKMO对低雨量级降雨的预报效果较好,各雨量级的预报效果有随预见期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普遍存在空报率较高、漏报率偏低的情况;集合降雨预报信息可应用于新安江模型进行洪水预报,并能够有效的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研究成果可在适当条件下推广应用至其它流域的洪水预报作业中。  相似文献   
136.
城市地下供水管破损漏水检测,一般使用听音工具和设备来进行,这种需要漏水点传出声音的检测方式,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无需利用声音,而是通过供水管漏水造成地层电性变化这一特征,使用小极距高密度电法查明管道漏水点位置。该检测方式不仅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查明的供水管漏水问题,而且拓展了小极距高密度电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汉中盆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在丰水期共采集56件潜水样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汉中盆地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各化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离子的控制因素及来源。结果表明,汉中盆地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从离子空间变化规律上来看, K+波动最为剧烈,且从中下游开始逐渐降低,Cl−和Na+变化规律一致,呈波动变化;HCO3−、Ca2+、Mg2+以及SO42−的从中上游至中下游含量逐步降低,至下游含量增加;TDS值为128.5~590 mg/L,平均值为282.67 mg/L,在中下游含量明显增加;pH平均值为7.17,为弱碱性,在中上游波动剧烈,至下游逐渐降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3–Ca·Mg型为主,受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共同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较弱,Na+和K+主要来源于钾长石、钠长石等硅铝酸盐矿物的溶解和部分盐岩的风化溶解,Ca2+除来自碳酸盐岩的溶解外,还有大量硅酸盐岩的溶解;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等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对Mg2+和HCO3−贡献较大。查明汉中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可为汉中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8.
以青藏高原腹地不同植被类型多年冻土区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可培养菌群数量、 多样性和生理代谢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从沼泽草甸到高寒荒漠, 土壤水分、 总碳、 总氮含量逐渐降低, pH值升高, 可培养细菌数量在2.97×106~2.88×107 CFU·g-1, 与含水量、 总碳、 总氮显著正相关; Actinobacteria(51.4%)和γ-Proteobacteria(31.7%)为优势菌群, α-protebacteria仅在沼泽草甸中有分布, β-protebacteria、 Bacterioidetes丰度与含水量、 总碳、 总氮间显著正相关; 自沼泽到荒漠, 菌群代谢活性和Shannon功能多样性指数降低, pH与Shannon指数显著负相关, 继氨基酸类碳源之后, 多聚物逐渐成为被细菌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种类. 研究表明, 伴随冻土退化地上植被逆向演替的过程,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 遗传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9.
运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反映原理,导出了水平井任意分段模式下井筒与油藏渗流耦合产能计算模型,用该模型可以计算任意分段模式下来平井的产能,通过对比不同分段模式下的水平井产能,可以对分段进行优化,从而指导分段完井方案的制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打开程度一定时,不同分段模式对产量影响不大;产量随着打开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当打开程度大于40%时,产量增幅趋于平缓,因此,打开程度必须大于打开临界程度,这样既减小了因分段而牺牲的产量又达到了分段的目的;井筒摩阻对产量影响较大,在进行分段优化时,必须考虑井筒摩阻的影响,从而优选盲管段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0.
综合运用保角变换、镜像反映愿理,势的叠加原理以及等值渗流阻力等数学和渗流力学分析方法,推导出裸眼系列完井方式下叠武分支水平井的产能解析公式,当分支数目为1时,所推导的解析公式退化为著名的Borisov公式.分析了影响其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从而为该类型分支井的完井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经研究发现,完井筛管挡砂精度越高,相比水平井,叠式分支水平井产能损失相对越少;叠武分支水平井的产能受其在上下封闭边界油藏中垂向位置的影响较小;相比微元段模型,解析模型预测的产能偏高,引入校正系数后可减小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