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测绘学   577篇
大气科学   541篇
地球物理   758篇
地质学   2009篇
海洋学   587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eochronology of oil-gas accumulation (OGA) is a challenging subject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multi-cycle superimposed basins.By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 (AI) and fluid inclusion (FI)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thermal modeling,a case study of constraining the OGA times of the Permian reservoirs in northeast Ordos basin (NOB)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is paper.AI dating of the Permian oil-gas-bearing sandstone core-samples shows a wide time domain of 178-108 Ma.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I ages presents 2-stage primary OGA processes in the Permian reservoirs,which developed in the time domains of 175-155 Ma and 145-115 Ma with 2-peak ages of 165 Ma and 130 Ma,respectively.The FI temperature peaks of the samples and their projected ages on the AFT thermal path not only present two groups with a low and a high peak temperatures in ranges of 90-78℃ and 125-118℃,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2-stage primary OGA processes of 162-153 Ma and 140-128 Ma in the Permian reservoirs,but also appear a medium temperature group with the peak of 98℃ in agreement with a secondary OGA process of c.~30 Ma in the Upper Permian reservoirs.Th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AI and FI ages and 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reveals that the Permian reservoirs in the NOB experienced at least 2-stage primary OGA processes of 165-153 Ma and 140-128 Ma in agreement with the subsidence thermal process of the Mid-Early Jurassic and the tectono-thermal event of the Early Cretaceous.Then,the Upper Permian reservoirs further experienced at least 1-stage secondary OGA process of c.~30 Ma in coincidence with a critical tectonic conversion between the slow and the rapid uplift processe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to Neogene.  相似文献   
992.
莱州—招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基地,截止目前已发现的各类金矿床(点)200余处,其中大、中型金矿床20余处,已探明的储量占全国的1/4.三山岛金矿床是区内著名的“焦家式”金矿的典型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山岛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地质特征与控矿断裂构造特征相一致,矿床成因属于重熔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93.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994.
位于官亭盆地的喇家史前灾难遗址被毁原因是近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在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官亭盆地二级阶地上沉积的红色粘土层来源、成因机制进行了再探讨,揭示了山洪泥石流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的影响,以期为山间盆地区居民正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地质依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官亭盆地剖面2.45m厚的红色粘土层其粒度特征以第二组分为优势组分,其中值粒径为9~11μm;磁化率值主要分布在20×10-8~40×1O-8 m3/kg之间;2)该红色粘土层与积石峡峡谷区的湖相地层在发育年龄、颜色、粒度、磁化率、土体质地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成因机制,红色粘土层与积石峡堰塞湖溃决无关;3)官亭盆地北侧由于地震等作用形成的山体古崩塌、古滑坡和第三系松散粘土物质被强降水近距离冲刷搬运堆积在山前坡地,遗址毁灭的洪水来自北侧岗沟等沟谷,而非黄河泛滥的洪水;4)官亭盆地红粘土的成因可能是: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同时造成山体疏松,在暴雨或持续降水作用下,滑坡崩塌堆积物和山体松散物质被洪水沿沟谷携带到沟口及地势较低的黄河二级阶地沉积,地震后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喇家遗址的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995.
贵州开阳磷矿山体崩塌形成机理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开阳磷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开阳磷矿某崩塌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地下采矿对斜坡变形的影响关系,分析崩塌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采矿将会引起坡体产生差异沉降和应力集中,是形成该崩塌的决定性因素。结合地质分析将崩塌的发展过程分为:地下采矿-坡体应力调整-坡表差异沉降-结构面J1错动开裂-结构面J2剪断贯通-坡体失稳等6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6.
烷基酚是一类由酚类化合物烷基化后产生的化合物,与其他非烃化合物相比,更易溶于水.文章通过不同温度(25℃、45℃和65℃)、 不同盐水浓度(4000 mg/L、6000 mg/L和8000 mg/L)和不同原油类型(X37、X45和X61)的三组油水分配实验,研究了烷基酚在油水两相间的分配特征,确定了烷基酚分配系数的变...  相似文献   
997.
The combined stress of drou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excessive light characterizes the desert area.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desert habitat, desert shrubs have evolved a number of special ec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to resist environmental stress during long-term evolution. In this paper,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desert shrub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water potential,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transpiratio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osmotic adjustment and anti-oxidation protection. In addition,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998.
黑土区土壤侵蚀的REE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定位小区段面法实验和稀土元素示踪剂检测,选择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和永吉县的两块黑土实验小区进行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探讨了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法应用于黑土区土壤侵蚀、沉积、分布和发生过程研究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坡面不同部位的侵蚀量与相对侵蚀量,较好地描述降雨对坡面的侵蚀过程。实验表明,坡面的土壤侵蚀率随降雨时间而加大;7°~12°坡面的最大土壤侵蚀量出现在坡面中部和下部(为Nd、Sm和Eu所标记的坡段)。降雨时间和地形坡度大小影响土壤颗粒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由EM31-ICE型电磁感应仪和激光测距仪组合而成的船载电磁感应海冰厚度探测系统. 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学特征,运用电磁感应技术提取探测系统至海冰下底面的距离,运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冰面粗糙度和探测系统至海冰上表面的距离,两组数据结合,实现了海冰厚度的探测. 通过南极现场探测数据分析,并与钻孔实测冰厚数据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了探测系统距离冰面的高度效应,建立了该系统冰厚测定值随高度变化的修正关系式,并对船载航行数据进行了系统校正. 与SCAR ASPeCt的冰厚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获得可靠的海冰厚度并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能满足对极区大范围海冰厚度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00.
为增强核爆地震模式分类器的泛化能力以提高对核爆炸事件的准确识别能力,论文提出了一种选择支撑向量样本集来表征训练样本集的最近邻支撑向量特征线分类算法,用以训练时扩展核爆地震的训练样本库,提高分类器的泛化能力.该算法用于核爆炸和地震的识别结果发现,和最近邻特征线分类器相比,提出的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但识别能力却有些许降低.对新算法的分析发现,纯粹的支撑向量集不能完全代表原始样本空间集,支撑向量比例在其中有重要作用,为发挥支撑向量比例的作用以提高核爆分类器的识别能力,提出了最近邻支撑向量特征线融合算法.最后以核爆地震数据库对上述算法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理论分析和识别结果证实,在相同的训练样本选择条件下,最近邻支撑向量特征线融合算法对于核爆炸的识别来说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正确识别率达到90.3%,且优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最近邻特征线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