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quantitative deterioration assessment and conservation treatment of the tenth century rock-carved Buddha statues in Korea. The Buddha statues were carved on light gray macrocrystalline biotite granite, and features microcline phenocrysts and pegmatite patches.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are quartz, plagioclase, microcline and biotite showing micrographic and porphyritic textures. Feldspars and biotite in the host rock have been partly altered into sericite and chlorite by weathering. The surface of the Buddha statues is remarkably irregular due to granular disintegr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of the quartz and microcline. In additi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racks in the host rock have promoted mechanical weathering. Biological colonization of the statues was serious, and featured dark gray and yellowish green lichen, dark green bryophyte and some plants. The Buddha statues were evaluated as the highly weathered rock by ultrasonic survey. The lower par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areas with severely broken surfaces showed a much more advanced weathering grade. Therefore,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Buddha statues. After pretests, dry, wet and chemical cleanings were applied to the statues. Next, joining of cracked parts and surface consolidating were executed. Finally, the site environment was improved by installation of drain and trimming trees around the statues to ensure more stable long-term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572.
一例由蓄水诱发的库岸边坡变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拿大Oldman坝的库岸边坡主要由近水平、互层的砂岩及泥岩构造,自1993年开始蓄水以来库岸边坡一直处于变形之中。文章在简介区域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库蓄水诱发变形的基础上,对变形诱发机制进行了讨论。基于监测资料分析:(1)由于水库库边坡的卸荷裂隙十分发育, 提供了快速的水力通道, 蓄水期水对库岸边坡稳定存在不利影响;(2)该例的泥岩不存在膨胀性;(3)库岸边坡变形是由于水的快速渗透导致有效应力降低和泥岩软化,库岸边坡应力重新调整引起的;(4)对于软岩边坡,特别是库岸软岩边坡变形稳定分析比强度稳定分析更重要。  相似文献   
573.
徐淮地区是安徽北部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区,区内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众多基性、中性和酸性岩体,其中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分析该区侵入岩岩石组合和分布特点,晋宁—燕山期可以划分出3个阶段3个岩石组合:晋宁期辉绿岩-石英正长斑岩-闪斜煌斑岩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890.0~913.0 Ma;燕山期早侏罗世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岩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180.0~191.3 Ma;燕山期早白垩世闪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102.1~132.2 Ma。燕山期早白垩世形成的岩体最多,活动最为强烈,与该区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574.
本文紧密围绕IODP“面向2050年大洋钻探科学框架”中的“地球深部探测”旗舰计划和“莫霍面”梦想,研究并总结全球现代洋壳发现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岩石组合特征和成因模式,探讨发育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南海管事平顶海山是否为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潜在优选区。统计结果表明大洋斜长花岗岩在多种不同构造背景形成的洋壳上均有发现,包括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构造环境,大西洋、西北太平洋、西印度洋和中印度洋慢速扩张构造环境,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构造环境,南海等边缘海构造环境,伊豆- 小笠原- 马里亚纳(IBM)岛弧、九州- 帕劳海脊、Amami海底高原等洋内俯冲构造环境。多数大洋斜长花岗岩呈脉状零散分布于辉长岩中,意味大洋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洋壳深部,在后期断裂等地质作用下被剥蚀而更容易被发现,成为了解洋壳深部岩浆过程和洋壳结构的一个窗口。管事平顶海山位于南海东部次海盆古扩张脊附近,拖网获得MORB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前人基于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其可能为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本文推测管事平顶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很可能为洋壳深部物质剥露海底,是南海的一个重要构造窗口,有望成为南海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的潜在优选区,但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以验证推测:① 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为拖网所得,位置误差较大,需开展可精确定位的电视抓斗、浅钻或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调查;② 海山目前只发现大洋斜长花岗岩,需调查海山是否发育辉长岩等深部地壳岩石组合;③ 需开展重磁、深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OBS)、大地电磁等调查研究,建立管事平顶海山洋壳和上地幔结构模型,查明断裂带分布,揭示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575.
The“tailing”effect caused by residual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s)in porous aquifers is one of the frontiers in pollution hydrogeology research.Based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that the residual NAPL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pore structure of soil,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sidual saturation of NAPLs by investigating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ous media.In this study,the soil column experiments of residual light NAPLs(LNAPLs)in sandy aquifer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sands and soil were carried ou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edium,the residual of LNAPLs and the soil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ain control factor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Under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1)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edium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sidual saturation of NAPLs generally,and the optimal fitting function can be described by a quadratic model:SR=192.02 D2-890.73 D+1040.8;(2)the dominant formation mechanism is:Smaller pores in the medium is related to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which leads to higher residual saturation of NAPLs;stronger heterogeneity of the medium is related to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which also leads to higher residual saturation of NAPLs;(3)the micro capillary pores characterized by fine sand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the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using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medium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saturation of NAPLs are feasible.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research of“tailing”effect of NAPLs in porous media aquifer.  相似文献   
576.
林耿  王念  产斯友 《地理科学》2020,40(4):518-527
乡村建筑典型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与乡村的身份和地方认同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建筑营造的过程中,往往交织着以精英为代表的权力意志、先锋理念与以草根为代表的自发、匿名行为。深受地域主义、现代-后现代主义、批判地域主义影响的建筑领域,对乡村认同的建构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梳理和实证这一脉络,对乡村文化地理有着积极的研究意义。研究认为,地域主义盛行时期,乡村建筑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政治与主流文化的建构仍存在,建筑营造回应为民族性的认同;现代-后现代主义混杂影响时期,村民与城市进入乡村的居民,以追求现代性和个性拼贴的方式建构碎片化的认同;批判地域主义时期,建筑师与村民则以精英设计、公众参与的方式,在建筑营造和协商中重构彼此认可的乡村新认同。  相似文献   
577.

本文利用经过均一化订正的长江流域共669个气象站近60年(1961—2020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相对阈值和绝对阈值相结合的极值分析方法,对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高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极端干旱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识别,分析了年发生频率和线性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情况,构建了多个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危险性等级指标,比较客观地给出了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极端气候综合危险性等级较高,虽然自1961年以来综合年发生频率呈现弱的线性减少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明显偏高.通过对不同极端气候事件危险性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干旱事件年发生频率呈现线性减少趋势,与全国他其区域相比较,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极端干旱发生的危险性等级都在中级以上,说明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长江流域近60年极端降水事件年发生频率呈现弱的增加趋势,危险性等级指数分析表明,高危险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西部、江西大部、湖北南部等地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危险性很高;近60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更加频繁,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危险性等级较低;近60年长江流域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综合危险性不断增加,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相伴而生的高温干旱复合型事件频繁发生,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在全国的占比不断升高,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越来越严重,说明长江流域加强极端气候事件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78.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技术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的日趋严重使得骨密度的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以其精确的测量结果,较低的辐射剂量以及多种类多型号,被广泛运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中。本文介绍骨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部位,重点介绍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对现有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通过硬件和软件对目前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相似文献   
57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和马四储层溶孔中充填的方解石以及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白云石中烃类包裹体鉴定和组成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储层中气态烃包裹体比较丰富,占30%~40%,以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甲烷含量一般分布在49.2%mol~61.7%mol之间,重烃含量很低,表明该区曾经发生过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应用热爆裂法打开包裹体对气态烃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包裹体中甲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34.7‰~-40.0‰,平均为-37.1‰,乙烷碳同位素比值分布在-29.0‰~-31.0‰之间,平均为-30.1‰,包裹体气体碳同位素比较轻,可能主要为高演化阶段的油型气。另外,该区的古地温史模拟数据和测定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对比研究表明天然气充注期在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80.
为了有效地更新数字地图,作者设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