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643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51.
New forms of hazards generated by extreme weather pose new challenges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a typical evolution dynamics by analyzing coupling and embeddedness in risk evolution via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 under extreme weather. Evidence from the snow event in early 2008, China, is used to draw the viewpoint and support the argument.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dynamics that how a natural hazard of extreme weather evolves into a social crisis and how coupling and embeddedness contribute to the evolution. This paper makes it evident that the impact of natural hazard to a society can obtain amplification through coupling and embeddedness. Therefore, new challenges in risk evolution should become a highlighted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sheds light on a new profile for social impact research of natural hazard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systems thinking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52.
It is a significant task to evaluate the seafloor stability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tructur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factors of submarine slope instability using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of the Baiyun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build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bmarine slope instability.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calculat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o weaken subjective effect. Gray cluster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submarine slope instability in Baiyun Sag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is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 and the whitening function of each gray cluster is determined by the assessment scheme. The gray evaluation weight vector of each indicator is calculated by the table-dispatching method. The gray assessment value is estimated by making the gray assessment weight vector single value, and the gray grad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principl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quantitatively that the risk grade of submarine slope instability in the Baiyun Sag is medium, and the gray clustering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相似文献   
553.
选取合适的评价单元是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的关键,为探索斜坡单元不同划分方法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以泥石流多发地东川区为例,对比分析了水文分析法和曲率分水岭法两种斜坡单元划分方法在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的效果。首先在解译泥石流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划分方法的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然后对初步选取的指标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和贡献率分析,以完善指标因子体系,最后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泥石流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小江河谷和金沙江南岸,该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危险性较高。基于曲率分水岭法的易发性模型AUC值为0.865 8,高于水文分析法的0.815 3,表明采用曲率分水岭法划分的斜坡单元更适用于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相似文献   
554.
舒宝  刘晖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测绘学报》2022,51(9):1870-1880
GNSS区域参考站网可为大范围PPP和RTK终端用户提供快速精密定位服务,然而不同技术体制下的误差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不同,服务端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定位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在实现参考站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的PPP及RTK一体化服务方法,并对两种技术体制的终端定位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采用西北某省站间距约100 km的CORS站网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区域参考站网解算的整数钟/UPD产品进行PPP固定解动态定位时精度较高,水平方向RMS可达0.5 cm,区域大气改正数可以显著提升定位终端的初始化速度,对于PPP和RTK,60.0%和87.7%的时段单历元即可得到固定解。需要注意的是,基于VRS模式的RTK定位等价于大气强约束,在大气建模精度较差时定位精度会显著下降,而采用虚拟大气约束的PPP-RTK定位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55.
A 10-year(2003–2012) hindca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wave field in the Zhe-Min coastal area(Key Area OE-W2) located off Zhejiang and Fujian provinces of China. Forced by the wind field from a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 high-resolution wave modelling using the SWA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area. The simulated wave fields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s. Us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ave power density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  相似文献   
556.
快速的地面沉降是一种地质灾害,它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InSAR技术可以获取地表长时间、大范围的形变数据,可用于分析潜在的地面沉降问题,为预防地质灾害提供了一种可靠手段。如何基于InSAR数据对地面沉降进行预测,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方向和难题。为此,本文在前人对地面沉降预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与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单元(LSTM)模型相结合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即利用InSAR得到的形变量数据与ARIMA模型预测结果作差,然后利用LSTM对该差值进行训练与预测。以杭州湾2017—2019年InSAR监测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预测算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均方根误差至少减小了2.23 mm,平均绝对误差至少减小了0.98 mm,平均预测精度至少提升了15.19%,验证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为地面沉降预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57.
基于FVCOM模式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对2011年“纳沙”台风登陆北部湾前后水位与流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风暴射流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广西近岸风暴射流的产生是对台风到来造成的水位起伏变化的一种正压响应;台风进入到北部湾期间,造成北部湾近岸水位先降低后升高,所导致的水位梯度差产生了驱动力,促使海水向西运动增强,从而导致在广西近海风暴射流的产生;台风登陆期间琼州海峡西向流流量增大到0.4 Sv以上,最大可达0.7 Sv;台风进入到北部湾后,促使琼州海峡西向流更多进入到北部湾,造成湾内正位涡输入增大,产生了气旋式环流来维持位涡平衡,同时气旋式环流也有利于向西运动的风暴射流增强;流经广西沿岸的风暴射流引起向西的水体输运可达0.2 Sv,对北部湾内营养盐以及污染物运移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58.
生物土壤结皮(也称生物结皮)是联结荒漠区地表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的纽带,它不仅是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也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工程师”。生物结皮的拓殖不仅能稳定地表,影响土壤水文过程,对土壤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还对荒漠区土壤碳氮循环等产生重要影响。蓝藻、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微生物在生物结皮形成和发挥生态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寒漠、冷漠和热漠生物结皮中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特征,厘清了主要生物气候区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结皮中主要微生物物种,对相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微生物相互作用角度为明确关键枢纽微生物种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筛选潜在高效固沙菌种、培育人工结皮促进受损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9.
许扬  保继刚 《热带地理》2022,42(6):867-877
农户生计状况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以阿者科村为案例地,通过笔者亲身驻村经历和入户调查获取数据,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阿者科计划”这种结构与制度因素的转变对当地农户生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发展使农户参与其中,成为村集体公司员工或自主开展旅游经营,旅游与传统的生计方式共同构成了了农户多样化的生计组合;2)农户生计策略出现转型和分化,形成了旅游主导型、旅游务工型、参与旅游型、务工主导型和半工半农型5种类型农户;3)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水平和各生计资本组合形式存在差异,其中生计资本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旅游主导型、旅游务工型、参与旅游型、务工主导型、半工半农型;4)“阿者科计划”形成了在政府和高校支持下,农户内生动力充分发展的长效机制,旅游成为农户传统生计的重要补充,提升了其生计资本。  相似文献   
560.
介绍了三维粒子技术的概况和特点以及运用三维动画软件MAYA制作台风和龙卷风的具体过程.在台风制作中,应用到了绘制粒子作为发射器添加涡旋场来模拟;在龙卷风制作中,运用了blendshape(形状融合变形器).把三维粒子技术应用在气象影视节目当中,可提高气象节目的水平,丰富节目内容,更好更直观地传递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