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363篇
地球物理   492篇
地质学   2012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137)Cs示踪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1 37Cs示踪法对长江上游“长治”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治理区的云贵高原区、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库区 8块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紫色土坡耕地平均侵蚀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坡度、坡长、降雨量和土壤粒度组成 ,四个研究区土壤平均侵蚀速率介于 75 8t km2 ·a- 1 ~ 985 4t km2 ·a- 1 ,计算值与长江上游类似地区径流试验场观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InsearchofpotentialarthquakesourceregionsintheChinesemainlandinthelightofambient shearstressfieldPei-ShanCHEN;(陈培善)Tong-XiaBA...  相似文献   
993.
运用WAM机器人辅助偏瘫上肢进行康复训练,从机器人运动参数和传统医学评估方法两方面分析验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基于WAM机器人搭建实验平台,设计"十"字和"米"字康复训练方式,添加趣味性游戏,招募上肢偏瘫患者跟踪进行康复训练与评估.采集WAM机器人的轨迹和转矩信息,分析康复训练前后轨迹跟踪误差和转矩变化,评价患肢的运动功能,同时由康复医师运用传统评估法Brunnstrom等级分期法进行康复评估.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减小,转矩波动变化趋于平缓,患肢随意运动减少,评估Brunnstrom等级有所提升,且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结果表明WAM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科学合理,康复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以云南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监测井,利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域地下水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型计算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的水流场模型并预测了硫酸盐在持续泄漏730d、180d后切断泄漏源,硫酸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持续泄漏时间的增加,调查区域北部边界附近受到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范围越广,超标的污染物在北部边界区域进入岩溶含水层,遇到岩溶带会加速污染物向下游运移,破坏下游水质、危及下游村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995.
费利东  肖晓牛  肖娥  刘军  白涛 《现代地质》2020,34(3):579-587
滇中播卡铜矿床是著名“东川式”铜矿床的典型代表,但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认识存在争议。对矿区典型铜矿发育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人占石铜矿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10.7‰,指示硫以岩浆(火山喷发)作用为主要来源,并受到沉积作用影响。铅同位素测试结果则表明人占石铜矿、天生塘铜矿、竹箐凹子铜矿和白石岩铜矿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物质。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播卡铜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且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96.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地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一般为100~200m,最厚达:300m,为结构单一、大厚度的砂、砂砾石含水层,储存运移着巨量的孔隙水(部分为微承压水)。含水层疏导功能与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m^3/d,且水质为矿化度小于lg/L的淡水。依据含水层的地质时代和贮水介质类型,将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成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基岩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其中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进一步分成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和全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第四系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又细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含水层。根据盆地浅部区域地下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流域水系、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对三江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各地下水动力亚系统受外部动力条件(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制约,同时受内动力条件(含水介质循环条件)的控制,形成了独特的地下水动力场;论述了含水层系统的特征、边界条件、输入特征、输出特征、内部功能特征等。最后对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价:依据水均衡原理,充分地考虑了计算区及计算单元在开采状态下多年补、排均衡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的气象、水文资料,应用三维模型模拟计算了丰、平、枯水年各计算单元的地下水补给量和可开采量,进而求得了多年均衡条件下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997.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生态地质环境是指地面或地面以下岩石圈浅部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地质空间,主要包括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地下水等6个因子。这6个因子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并且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其中水是决定一切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动力条件;植被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脆弱的指代因子;地貌、土壤、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石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每一个因子既同周围各种因子及作用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一个因子发生恶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本文论述了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中这6个因子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状况,阐明了特征因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根据地貌特征、植被破坏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998.
WDD型伪随机多功能电法发送机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伪随机多频激电法的原理及对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WDD型伪随机多功能电法发送机的智能化控制方案,即以MCS-51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编制了可产生多种电流的控制程序;以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作为大功率输出器件,输出最高电压为800 V,最大电流为0 A,功率可达6 kW.试验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地貌年代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可划分出7类一级地貌类型:强抬升断块区、弱抬升断块区、低丘区、早期夷平面残留区、晚期准夷平面分布区、冲洪积平原、残积缓丘区等。通过相关沉积物的光释光和石英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以及覆于早期夷平面、后期山丘、夷平低地或堆积台面等之上的火山岩年龄测年,重塑了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新世中晚期—上新世中期为主夷平面发育时期,上新世晚期(3.7Ma)主夷平面解体,强(弱)抬升断块区和低丘山地等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早期在低丘区中形成夷平低地或堆积台面,中后期抬升断块区与低丘区相间的地表形貌特征进一步强化。中更新世早期(0.64Ma)残积缓丘区形成,中期(0.43Ma)嵩华山北面形成一级冰斗,中后期(0.365Ma)低丘区主要斜坡地貌成型,末期(0.178Ma)强抬升断块区的主要沟谷地貌基本成型。晚更新世以来主要河流阶地形成,其间在0.037Ma前后冲洪积平原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灌区水资源实时优化调配决策软件研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特点,在一定农作物种植比例条件下,将有限水资源分配给各种作物,进行非充分灌溉,使有效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并以模拟技术为手段,以控制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最低含水率为方法,结合降水的随机性,进行灌区优化配水过程设计及可实施自修正的灌溉决策软件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