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2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克谅  周洪楠 《天文学报》1994,35(3):258-263
本文利用类星体的高分辨率光谱资料研究赖曼α线丛的演化,结果表明,演化是明显的,演化指数近似为2,且与等值宽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另外,演化指数可能随红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22.
本文评述了光学选类星体光度函数演化的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文中介绍了最新的巡天资料和各种演化模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比利时 I.Prigogine教授等所建立的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理论中关于系统稳定性的超熵产生判据,来重新审查主要由PPI反应所决定的太阳型恒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只要恒星内部H~1与He~4丰富度之比Y<8.9,则星体结构就是稳定的。对于通常的恒星,它是自然满足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直接积分求出星系对称面上的z方向速度弥散度随r的变化。同时,从三维盘状星系密度波的稳定性讨论推出了径向速度弥散度的变化规律。在太阳附近,理论计算的c_r与c_z值同观测基本符合。当r减小时,C_r/C_z减小;在星系中心,C_r/C_z近于1。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对一系列彗星进行的宽带或带CCD测光得到了许多有趣的结果,为深入地理解彗星的物理性质,结构,起源和演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利用CCD成像观测在测量彗核的自转,大小,开头,质量和研究彗核的活动以及彗发的形成和演化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6.
近两年来,由D.C.Backer和V.Boriak-off等人所发现的两颗脉冲周期为毫秒级的新脉冲星(PSR1937 214、1953 29),因其异乎寻常的观测特性和物理性质吸引着人们不断从观测和理论上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实测和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所共同注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毫秒脉冲星除了射电辐射以外是否还存在光学或其它波段的辐射。因为一旦确认它们存在光学对应体或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这将对进一步了解毫秒脉冲星的特性和演化途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脉冲星的本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2年10月S.Djorgovski首先宣布,他使用里克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CCD系统在PSR1937 214所在天区发现一颗m_r=20±1,并在帕洛玛天图(POSS E-185)上所不存在的红色天体(现称“Djorgovski天体”),他将这颗红星和另一个可疑暗点提供作为该脉冲星光学对应体的候选者。此后,Manchester等用AAT 3.9米望远镜配CCD,Middleditch等用红外方法,Lebofsky等用红外和近红外方法以及Djorgovski重新换用里克3米望远镜配CCD系统,对是否存在PSR1937 214光学对应体进行了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