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2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赖曼α森林的研究进展(Ⅰ):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bble空间望远镜和Keck镜投入使用10年来,赖曼α森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其性质和起源有了新的认识.评述了观测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柱密度、多普勒参数、元素丰度、吸收体形状和尺度、空间分布、演化、与星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恒星是开放系统.本文以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中超熵产生判据来研究质量耗损(dρ/dt=- ε/c~2,ρ为总质量密度,ε为单位体积的产能率,c为光速)下,PPI反应所决定的太阳型恒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时,恒星结构肯定稳定.式中X、Y分别为氢、氦丰度,A_1、A_3分别为H~1和H_e~3的原子量,β~10~(-4)—10~(-5)(当8×10~6K≤T≤1.5×10~7K时),(ρ_1为H’的质量密度),(N_A为阿佛伽德罗常数,Q_1=-1.442 MeV,Q_2=5.493 MeV,Q_3=12.859 MeV).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迄今得到的321个脉冲星的资料,研究了脉冲星的光度函数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进而求得银河系里脉冲星的总数为N_G=9×10~4个.如果取脉冲星的平均年龄为1.8×10~6年,则银河系脉冲星的产星率为每20年一个.这与目前公认的超新星的产星率不矛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确定脉冲星在银河系z方向上分布的标高与其年龄的关系。我们采用银河系引力场分布的模型,使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投点,计算具有一定初始位置分布和速度分布的脉冲星的标高随年龄的演化,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 ,它们或者产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 ,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吸收系统。因此 ,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类星体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Hubble空间望远镜和Keck镜投入使用10年来,赖曼α森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其性质和起源有了新的认识。评述了观测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柱密度、多普勒参数、元素丰度、吸收体形状和尺度、空间分布、演化、与星系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计算了粘滞演化阶段原太阳吸积盘结构。采用稳态标准吸积盘模型来描述盘中湍动粘滞;忽略其径向能量传输,将垂直结构作为一维问题处理。假设盘作Keplerian较差旋转,处于流体力学平衡和局域热平衡,盘由粘滞耗散加热,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外传输。结果表明,对温度敏感的不透明度是决定盘结构的重要因素;原太阳吸积盘为冷的薄盘,盘中热对流不稳定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地终结;行星的形成应首先开始于对流终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 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 ,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 .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 ,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 .同时 ,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 50 0 0 和 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赖曼α森林的各种模型,宇宙流体力学模拟成功地再现了赖曼α森林的大部分观测结果,并使人们认识到:产生赖曼α森林的吸收体实际上是星系际介质中延伸的过密区,这种密度起伏是宇宙结构形成过程的自然结果。赖曼α森林己成为宇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