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星族合成     
以简单星族为例介绍了演化星族合成的算法 ,并总结了在演化星族合成中常用的恒星演化库 ,光谱库 ,初始质量函数和合成判据 ,最后简要讨论了目前星族合成中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几千年来,无数的人们在仰望苍穹的时候,无不被在夜空中闪耀的繁星所吸引,赞叹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满天的星斗中,除了少数的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所变化外,其它的星星没有任何变化。于是人们给这些星星起了个名字,叫做恒星,意即永恒不变的星星。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恒星并非真的一成不变,只是它们离我们太遥远了,按照古代的观测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双得统计演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对激变星的形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模拟显示,激变变星的诞生度、白矮子星质量分布、轨道周期分布的理论结果与观测结果保持一致。另外,还研究了激变变星的形成与模型参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参量包括公共包层抛射效率、双星初始质量比分布、年龄、金融丰度等。  相似文献   
14.
15.
韩占文 《天文学报》1998,39(1):8-19
在行星状星云形成过程中双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双星演化过程在行星状星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了不同的双星质量比分布、恒星初始-终止质量关系,星族参数、公共包层的理论模型等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钡星的形成机制(Ⅱ)Monte Carlo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文章Ⅰ所建立的钡星形成的完备模型进行了MonteCarlo分析,并同观测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强钡星可能产生于星风吸积过程、星风暴露过程和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过程,而大部分中等钡星可能产生于星风吸积过程和星风暴露过程.银河系中钡星的数量、轨道周期分布和质量函数分布在本文各种模型计算结果范围之内.模型还预言钡星轨道周期与污染因子相关.模型给出,银河系中钡星的诞生率为002/年左右,亮于10个星等的钡星大约有6000颗,强钡星的平均质量为18M⊙左右,而钡星的白矮星伴星平均质量为060M⊙.另外,结果还显示,星族IAGB星热脉动开始较早,星风有潮汐增强效应存在(B~500),s过程最大恒星质量为2M⊙左右.  相似文献   
17.
热亚矮星以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它们是年老椭圆星系中良好的紫外源,系统地研究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恒星演化、椭圆星系中"紫外超"现象的起源和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主要包括单星模型和双星模型.双星模型包含三种渠道:公共包层抛射渠道、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渠道和双氦白矮星并合渠道.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热亚矮星的观测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非局部热动平衡大气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A.Weigert讨论恒星内部热核源何时会产生非稳定现象的方法,对壳层源产生非稳定现象(又称热脉动)的条件进行了严格推导。结果表明,当壳层源很薄,其厚度与半径之比小于0.37时,就能产生非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