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91.
鉴于IAG(1,2)建议从所有大地测量观测值中消除外部质量影响但保留地球与时间无关的潮汐形变项,潮汐场的不变部分仍然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讨论了接受这一建议时正常高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基于新定义的正常重力场(3)的解。  相似文献   
29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多表现为逆断裂,其走向与地表山系基本一致,倾向主要为NNW和SSE,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征。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有盐枕、盐推覆、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前古近系基底断裂通过影响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的塑性流动方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盐层及上覆层的构造变形过程,最终导致在盐层和上覆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盐相关构造。  相似文献   
293.
294.
海潮模型的比较及海潮对地球自转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卫星测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观测资料,产生出许多新的海潮模型。这些海潮模型的相互比较为研究海洋的精细结构、海潮的动力学、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由现代空间技术和新方法来监测地球自转中的高频变化研究领域也有长足的进展。用这些技术可检测出地球自转中的周日和半日变化,从而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一般来说,海潮影响地球自转的高频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激发机制。地球的惯性张量的变化即质量项  相似文献   
295.
本文运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1992-1993年期间的微波散射计海上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为研究海面微波散射特性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6.
297.
本文对IERS综合河外射电源表进行了检验,指出1988至1991各年度的IERS综合河外射电源表中均存在坐标系统不一致问题,部分射电源的位置坐标中带有几个毫角秒的偏差,与公认精度不符,坐标系统不一致问题影响了IERS综合表的指向维持,使此维持仅限于数学意义上的平均水平,失去了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98.
本文推导了天体运动方程的数值解对积分初始条件、天体质量等动力系统参数的偏导数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299.
本文讨论了用现有激光测月资料检测板块运动的可能性。用多站资料,通过解算基线变化来研究板块运动。由于激光测月网形成时间不久,共同观测时段的资料积累不多,凭现有资料尚不足以研究这一问题。利用单站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中的(UT1—UTC),并将各站所得的序列同BIH(国际时间局)的综合解序列(1988年为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结果)相比较,间接地检测台站的经度方向运动,精度在厘米量级,与AM_(1-2)模型的预测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00.
1962—1988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均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德春  金文敬 《天文学报》1993,34(4):397-404
本文讨论并给出1962-1988年期间我国综合世界时均匀化所要加的修正,其中光行差常数变化对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影响主要是幅度约1.7毫秒的常数项和平均振幅为1.7毫秒的周年项;章动模型变化影响的周年振幅在0.5-1.5毫秒之间,受章动长周期项制约。比较表明,由于FK5-FK4星表系统差影响中的常数项,使均匀化以后的我国综合世界时对于国际时间局B87C02序列的年平均偏离较之均匀化以前的相应结果略有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