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82.
我国行政区划通名中的“省”、“县”、“乡 (镇 )”等用词中指代性都是明确的,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而通名中的“市”,它可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及县级市等多种级别的“市”,它的跨度为省级、副省级、地级、副地级、县级等,它的功能有综合性城市、钢铁城市、煤炭城市、森林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口岸城市等,人口多则逾千万 (如上海市 ),小则七八千 (如二连浩特市等 ),不但跨越多种行政区划级别,而且其含义不仅仅是原来的“市”字,内涵模糊不清,外延大小不定,是行政区划通名中最混乱的一个称谓。   “市”,原…  相似文献   
83.
以中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案例,基于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 Smart Logistic Network,CSN)关系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随机森林分类算法、QAP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县区尺度上探索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 三大城市群电商快递物流网络密度较高,已形成典型的网络式空间结构。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呈圈层蛛网式结构,县区间联系强度以环杭州湾为中心向外围梯度衰减;京津冀城市群网络受制于行政藩篱,形成“北京?天津”双核心网络结构;珠三角城市群网络联系强度自区域外围由弱到强逐渐向珠江口东岸方向变化,形成“穗(广州)?莞(东莞)?深(深圳)”快递物流廊道。② 三大城市群中物流输出型县区多集中在区域中部,依托中心城市向外物流辐散,而物流输入型县区多分散于外围。③ 城市群电商快递物流网络形成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和距离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城市网络理论,促进城市群快递物流协调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和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I~IV类客车和I~VI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车,货车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57.1%;客车占42.9%。其中,中小型机动车,如I类客车(即小汽车)、I类和III类货车等是高速公路主要碳排放源。2)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碳排放高值路段具有集中于国家级高速公路、邻近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邻近机场和港口等空间特征。客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沿广州市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货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分布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且货车载货量越小,碳排放空间分布越集中。3)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较高的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城市首位效应突出。县区尺度下,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碳排放较高的县区多为广州市和佛山市下属县区。  相似文献   
85.
黄土碳酸盐碳同位素广泛应用于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中,以往研究中多利用钙结核、次生碳酸盐或成壤碳酸盐,认为其反映了C4植物的丰度。黄土高原碳酸盐碳同位素表现为黄土层高,古土壤层中低,即黄土层中C4植物丰度高于古土壤层。然而,这样的结果和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得到的结果矛盾,有机碳同位素的结果表明温度对C4植物的分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有机碳同位素对植物类型的反映更为直接而可靠,因此碳酸盐碳同位素反映C4植物丰度存在疑问。对黄土高原黄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的系统概括后认为,第四纪期间黄土碳酸盐碳同位素与C4植物有直接联系,但C4植物丰度不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碳酸盐碳同位素的指示意义存在复杂性。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发育程度、与大气CO2交换程度、植被本身的碳同位素值的变化以及原生碳酸盐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对碳酸盐碳同位素产生影响。由黄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的讨论可延伸到不同土壤碳酸盐碳同位素揭示的环境指示意义,不同的土壤环境,其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及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86.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和印模法,优选本溪组顶9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5灰岩为标志层,深入探讨古地貌单元的恢复依据和划分标准,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形态,并明确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苏东41-33区块整体处于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之上,奥陶系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厚度可划分出上薄下薄、上薄下厚、上厚下薄等5种组合类型,细分古坡地、残丘和沟槽3个三级地貌单元;古地貌总体趋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出露层位展布由马五4过渡到马五1。中南部发育连片残丘,北部见小型零星残丘,恢复厚度低于15m,残留厚度超过85m;北部发育2条侵蚀沟槽带,充填厚度大于20m,残留厚度小于45m;古坡地分布范围广泛,周围被古残丘与沟槽所分割,残留厚度介于45m^85m之间,恢复厚度大于10m。古地貌类型对风化壳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及残丘边缘带的古坡地储层叠合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充填程度低,主力含气层保存完整且连通性较好,是寻找高产井的目标区,而岩溶古沟槽相对不利于天然气富集,所钻遇气井多为低产或无产能。  相似文献   
87.
正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主要成因类型之一,这种类型铅锌矿床提供了全球约27%的Pb+Zn资源量[1],其主要特征是容矿岩石为碳酸盐岩[2-3]。因此,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成矿和找矿是国际矿床学长期研究热点[4]。贵州是全球喀斯特最为发育地区之一[5],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特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大锰  金奎励 《现代地质》1999,13(2):169-175
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特征及其成因。色质分析表明,志留系沥青砂岩含高的三环二萜烷且以C23为主峰,与石炭系源岩不同,γ 蜡烷含量不高,代表藻类生源的β 胡萝卜烷含量较高,且具高孕甾烷、高重排甾烷的特征,反映沥青砂岩油源来自下古生界。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由于沥青砂岩含可溶性物质甚高,其油浸反射率(Rb为027%~036%)不能反映其真实成熟度,水浸反射率(Rw为135%~153%)与上下地层成熟度相吻合,排除了沥青砂岩“新生古储”的可能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沥青砂岩源自下古生界的生油岩,是早古生代古油藏遭受后期构造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山东临朐山旺新生代玄武岩中超镁铁岩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超镁铁质包体分为五类:尖晶石纯橄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尖晶石石榴石二辉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对它们的地质学,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稀土配分模式及热力学计算的研究表明,前三种岩石属原始地幔岩,后二种是地幔中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绥阳—凤冈一线;(2)研究区古地貌具南高北低的特点,沉积相带可分为海湾中心和滨岸湿地两部分,优质的铝土矿区均位于滨岸湿地;(3)沉积古地理决定了含矿层的厚度,但并不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只有在其余成矿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古地理通过控制铝土矿的沉积环境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