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3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本文给出在VLBI谱线测量中钟校准的方法。利用美国三台站VLBI谱线观测资料,计算NRAO和HRAS氢脉泽钟相对于VLA的钟差和钟速差。经钟校准,钟差对羟基分子脉泽子源条纹率图相对位置精度的影响约为0″.002,从而大大提高了条纹率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22.
太阳射电IV型爆发U形谱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质子耀斑爆发相期间太阳射电Ⅳ型爆发U形谱的形成机制:U形谱系由Ⅳ_μ塑爆发频谱和Ⅳ_dm型爆发频谱两部分组成,舞一爆发的频谱是由非热电子(l00keV2McV)的迥转-同步加速辐射和热电子的迥转共振吸收所产生;这种非热电子,与质子是在爆发相期间同时受到加速的。在取爆发源体积为圆柱体的近似下,对1972年8月7日的Ⅳ_μ型爆发和Ⅳ_dm型爆发的射电流量密度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同观测结果比较符合。从Ⅳ_μ型爆发到Ⅳ_dm型爆发的偏振旋向反转是由于两个源中磁力线的反向平行所引起的。文中还讨论子Ⅳ型爆发U形谱同质子事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Serfert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24.
利用VLA的观测,我们在猎户座分子云区,发现了11个小质量分子云浓核。它们的平均有效半径为0.03pc,平均质量为3.5M⊙,分布在呈丝状母云南北走向的轴线上。在浓核区3'的范围内,测到有5kms-1pc-1的速度梯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个核区的慢速转旋。根据我们的NH3(1,1)的观测资料,并与尘埃的毫米波连续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我们认为这个区域的大部浓核是还没有星核的年轻分子云核,正处于热动能与自引力的平衡阶段。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W3(OH)区域22GHzH2O脉泽源的短时间跟踪观测,探测到速度为-52 .8Km/s子谱的流量密度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时村约为19天。同时也观测到了整个脉泽源的谱线宽度与该子谱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由脉泽云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脉泽抽运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6.
27.
在本文中较全面地述了天体脉泽源的VLBI观测方法,简单地提及VLBI观测研究的新进展,着重述评空间VLBI用脉泽的观测,并提及了地面VLBI的一些预备观测情况。  相似文献   
28.
郑兴武 《天文学报》1996,37(4):387-395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9.
30.
一个小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和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LA的观测,我们在猎户座分子云区,发现了11个小质量分子云浓度核。它们的平均有效半径为0.03pc,平均质量为3.5M⊙,分布在呈丝状母云南北走向的轴线上,在浓核区3'的范围内,测到有5kms^-1pc^-1的速度梯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个核区的慢速转旋。根据我们的NH3(1,1)的观测资料,并与尘埃的毫米波连续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我们认为这个区域的大部浓核是还没有星核的年轻分子云核,正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