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7篇 |
免费 | 109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63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410篇 |
海洋学 | 111篇 |
天文学 | 31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为研究蒙陕接壤区浅埋煤层开采下矿井水水化学特征与来源,通过采集研究区内的矿井水、不同含水层地下水及地表水样,综合利用水化学特征研究、数理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以及氢氧同位素,探究该区矿井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基于此,对研究区矿井水的主要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矿井水与第四系萨拉乌苏组、侏罗系直罗组和延安组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矿井水主要离子形成受水-岩作用影响,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与方解石的溶滤作用;受到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使矿井水中Na+含量高于浅部地下水;混合作用对矿井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影响较小。矿井水受延安组、直罗组地下水与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共同补给,三者在矿井水补给水源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6.39%、1.59%与12.02%。研究成果可为该区的矿井水害防治与水资源处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焦点,也是未来我国有望实现油气商业发现的热点领域.对于深埋藏环境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而言,目前研究普遍强调了早期表生溶蚀作用和晚期埋藏溶蚀改造作用的重要性.作为表征储层溶蚀作用机理的有效手段,水岩溶蚀模拟实验能够再现实际地质条件下碳酸盐岩和地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为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此,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并尝试从实验模拟的角度讨论溶蚀作用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过程的控制作用.首先回顾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同时总结了碳酸盐岩水岩溶蚀模拟实验的技术与方法,其次梳理了基于溶蚀模拟实验取得的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规律与认识,最后展望了现有研究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以及碳封存与再利用中的应用前景.不难看出,开展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有望为寻找埋藏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孔隙发育带、阐释规模性溶蚀作用发生的有利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未来碳酸盐岩成储机制和实验模拟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根据闽西北混合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成岩物质来源及其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等研究,认为闽西北地区混合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区域型混合花岗岩和边缘型混合花岗岩2种类型。通过2类混合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特征对比,并对其形成机理及其与金成矿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富含丰富的油气资源。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3段是该区重要的含油层系。在长3油层组原油特征和油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长3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结合成藏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层组石油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长3油层组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石油的运移。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并开始大量生烃,且以垂向、侧向、垂向-侧向交替式混合运移的方式,从盆地中心和生烃中心向西部和西南侧向运移和充注,油气充注点位于M18、Z71和Z49等井区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26.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27.
在华东区,除山东省外,各省均有上三迭统,虽分布零星,却有规律。总体看,本区上三迭统可理成三条斜列的、呈北东向展布的、不连续的条带:南部条带位于闽西南并延至粤东;中部条带斜穿赣中,其东北缘跨皖南的歙县,西南端伸进湘东;北部条带贯穿苏南和皖南,其东北端可能入东海,西南端可能进入鄂东南。在南部条带与中部条带之间——浙西、闽西北和赣南,还稀疏的散布着更为零星的上三迭统。 相似文献
28.
周期荷载下盐岩的疲劳变形及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MT-150C型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进行了盐岩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盐岩的疲劳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限应力大于“门槛值”时,盐岩疲劳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可以分为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呈疏-密-疏的发展过程。改变上限应力和平均应力会显著影响疲劳的进程,提高上限应力值和平均应力值,初始轴向变形和循环轴向变形的比率都会提高,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显著减小。盐岩疲劳破坏终点的变形量同样受静态轴向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控制误差范围在10%左右。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的变形模量经历了一个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最后加速减小的过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发育得很完善,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铅锌矿氧化带的一个典型代表。在1958年矿床勘探过程中,原西北地质局锡铁山地质队的同志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涂光炽、李锡林等同志曾做过研究,在氧化带的矿物、分带和发育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和认识。现在,由于露天和地下开采,矿床氧化带几乎全部被揭露出来,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1980年我们在青海省地质局、青海省地质研究所和锡铁山铅锌矿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矿床氧化带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本文主要论述该铅锌矿氧化带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