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磁截止刚度是定量衡量地球磁场对高能粒子屏蔽效应的参数,描述了高能粒子穿越磁层到达指定观测点的带电粒子刚度阈值.人们一直研究垂直方向上的截止刚度,但对作为方向函数的截止刚度,缺少详细研究.我们使用单粒子方法,倒向追踪粒子的运动状态,计算了近地空间不同投掷角度的高能粒子地磁截止刚度,研究发现:(1)天顶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  相似文献   
102.
异冒藻属(Heterocapsa)包含多种可致有毒有害赤潮的物种,其中2019年在福建近海赤潮中分离的倪氏异冒藻(Heterocapsa niei)被证明有毒,然而对其超微形态结构,特别是对作为该属重要的分类保守特征的体鳞,研究还不充分。利用多种形态学方法和ITS片段分析了从厦门湾附近分离的藻株(SIO-H3),形态学和遗传学结果都显示该藻株属于倪氏异冒藻。其细胞呈双锥形,长14.3~18.2μm,宽8.4~10.9μm,甲板方程式为Po, cp, 5’, 3a, 7’’, 6c, 5s, 5’’’, 2’’’’。同时,发现了两个与之前描述不同的形态特征,该藻株细胞具有多个蛋白核(pyrenoid)和两种形态体鳞(body scale):一种体鳞基底层(basal layer)为粗网状纹,上层中心处有一长中心刺(central spine)向上立起,中心刺所在位置等长向外辐射三根中心脊(central ridge),中心脊末端有三根直立的次长外围刺(sub-peripheral spine);另一种体鳞有三层结构,其中基底层为致密网状纹,并有三个次中心孔(sub-peripheral ...  相似文献   
103.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ZH-1)已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卫星数据在轨测试,并对卫星数据质量进行判定.本文对ZH-1卫星2018年5月至6月夜侧的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位于不同L值、具有不同发射频率的多个VLF人工源上空的卫星重访轨道观测数据,发现ZH-1卫星记录的人工源信号电场变化标准差与DEMETER卫星记录电场变化标准差几乎一致,说明ZH-1卫星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重访轨道均值与全波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数值上较为接近,在形态上较为一致,说明ZH-1卫星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了VLF人工源上空及共轭区的电场分布特征和电波传播规律,并与DEMETER卫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LF人工源产生的电磁辐射穿透电离层后以导管或者非导管的哨声波模向共轭区传播,因为传播过程中的朗道阻尼,共轭区的电场能量比辐射源顶空更小.VLF人工源位于L1.5时,电磁波传播更容易发生非导管传播,VLF人工源信号导管传播模式在共轭区的电场响应相对于共轭点会发生一定程度北向偏移.  相似文献   
104.
舒王欣泽  孙军 《海洋通报》2020,39(5):581-593
iPath 是一个用于细胞路径可视化和代谢途径分析的免费网页应用程序。iPath 中的路径是通过交互式浏览器查看的,它提供各种代谢途径的直接导航,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访问相关的化合物和酶。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的 iPath3.0 版本 (http://pathways.embl.de) (基于 4 个 KEGG 的全局地图,158 个传统的 KEGG 路径图,192 个 KEGG 模板,以及其他代谢元素,组成了一个相互连接、手工绘制的代谢网络),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此工具的重视,促进其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 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 效能评价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 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 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 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6.
闪电哨声波是由闪电激发的宽频带电磁脉冲,在穿越南北两半球沿地磁线传播时携带了大量的空间环境信息.由于在闪电哨声波中高频的部分先到达低频的部分后到达,导致其在时频图中呈现色散状.其传播路径的长短、传播路径中的电子密度成分以及反射次数等不同使得其存在多种扩散状态.为了进一步探索闪电哨声波的扩散状态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将闪电哨声波依据其扩散状态进行分类是现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的检测算法还无法对闪电哨声波扩散状态进行细分.基于此,本文以张衡一号(ZH-1)卫星感应磁力仪(SCM)的VLF波段的波形数据为研究对象,首次将闪电哨声波的散度信息作为其特征,统计并制作了2303张闪电哨声波的时频图像数据集并对其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SVM分类器对闪电哨声波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其准确率为94.35%、精确率为95.42%、召回率为98.58%、F1-Score为96.97%.  相似文献   
107.
总结了隐伏碳酸盐岩地层施工岩溶井的钻井工艺,着重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钻进方法:长取粉管钻具及量供水钻井方法,以及采取爆破压裂技术洗井扩大水量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1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人-地相互适应能力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功能区划、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3人-地相互关系评价: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4人-地相互关系协调。所建立的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协同调控技术,可为城镇化进程中减灾防灾、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09.
斗拱,又称枓栱、欂栌等,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试验制作了5个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节点,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控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节点的轴压比与斗拱配重等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节点的破坏特征与抗震性能指标,并揭示了混凝土斗拱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斗拱节点的破坏形态为柱底部的横向破坏及斗拱节点处的竖向破坏,随着轴压比的降低,试件承载力有一定下降,但其衰减趋势减缓,延性及耗能能力提高。随着斗拱配重的增加,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捏缩状",曲线不够饱满。混凝土斗拱的承载能力与变形性能也随之降低,强度衰减和刚度退化现象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10.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 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