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分遥感数据在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遥感数据在地质找矿中的大面积应用,在近期“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调查”中尚属首次,使得遥感地质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通过重点总结斑岩型铜矿的高分遥感找矿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影像特征、异常分布特征等,希望能够对遥感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从动物考古学角度,依照成本与收益模式,根据猎物体型大小以及躲避猎捕的速度等标准将水洞沟第12地点的动物划分为高回馈率的大型动物和低回馈率的小型慢速动物以及小型快速动物三类,利用Simpson指数对三种类型动物数量分布的均衡度进行检测,发现第12地点远古人类对三类猎物的选择倾向性较低,即肉食食谱的均衡度较高.与Stiner的研究结果对比显示,第12地点的均衡度变化应该不是气候改变造成,而可能是肉食广谱革命的结果.与西亚地区的Natufian中石器文化相关数据的详细对比,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3.
为了从地学的角度探索一种从源头变被动为主动的废弃煤矿山矿井酸水防治的途径,指导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废弃煤矿山地下水系统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矿井酸水形成和演化特征、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矿山酸性水pH值、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为工程干预,促使"采空区"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  相似文献   
134.
全断面盾构机异质岩土掘进载荷等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岩土结构的变化,全断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推进力和扭矩需要进行适当的顺应性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掘进效率,以减少刀具磨损和损伤破坏事故的发生。针对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地质结构,建立地质结构的圆形百分比模型,分析刀盘上不同刀具在掘进过程中载荷受力,建立不同刀具及总扭转载荷的数学表述方法,基于该方法对盾构机在异质岩土结构中旋转时刀盘总扭矩随旋转角度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与硬岩比例大约为30%时刀盘的扭矩载荷波动最大,容易造成刀盘堵转及损伤事故,该可以解释云南上公山隧道掘进时频繁堵转产生机理,为异质岩土掘进时盾构机冗余驱动电机的顺应性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5.
在实验室对5块储层砂岩进行了模拟地层压力条件下的超声波速度测试。砂岩样品采自WXS凹陷的W地层,覆盖了从低到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范围。实验选用了卤水和4种不同密度油作为孔隙流体,结合温度变化,实现了对流体粘度引致的速度频散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对于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样品,无论是哪种流体饱和,观察到的超声波速度测试值和零频率Gassmann预测值的差异较小(约2-3%),基本上可以用Biot模型解释;对于中等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样品,低粘度流体(<约3mP?S)的频散效应也可以用Biot模型得到合理解释;(2)对于低、中孔隙度和渗透率样品,当流体粘度增加时,喷射流机制起主导作用,导致严重的速度频散(可达8%)。对储层砂岩的微裂隙纵横比进行了估计并用于喷射流特征频率的计算,当高于该特征频率时,Gassmann理论的假设条件受到破坏,实验室测得的高频速度不能直接用于地震低频条件下的W地层砂岩的Gassmann流体替换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依托河海大学岩土所独立研发的程序WWCC,以广东省广珠东线中(山)-江(门)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选取一处地基土层为基本模型,在三条不同地震波(人工波,汶川波E,汶川波N)作用下,通过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对加载路基堆荷前后的地基土抗液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地基在相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增加路基堆荷后的抗液化能力明显提高,抗液化安全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通过改变路基的高度进一步分析路基荷载对地基土液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越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越大。本文通过研究路堤对地基土液化特性的影响,证明路基荷载对公路工程抗液化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7.
依据大地电磁测深所发现的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可以给出大陆岩石圈-软流圈界面(LAB)的空间发育特征,为认识岩石圈结构及壳幔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在1996年编制的中国大陆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图的基础上,补充了1995—2010年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和大地热流数据,以1°×1°网度编制了新的中国大陆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图.我国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变化很大,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呈东浅、西深、北浅、南深的格局,从最浅的50~60km到最深的230km,平均深度为100~120km.据上地幔高导层顶面分布形态,全国共可划分出27个隆起区.通过与中国已知内生金属矿产和油气田的分布对比,发现我国大陆80%以上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分布在上地幔高导层隆起带或其梯度带上方.中国大陆东部含油气盆地主体对应上地幔隆起区,油气田多位于隆起区上方或其边部的过渡带上;西部主体位于幔坳区,主要油气田对应盆地中心的幔坳向周边幔隆过渡的梯度带上;中部表现为仅盆地腹地对应幔坳,盆地周边对应规模较大的上地幔隆起带,主要油气田位于隆起带.总的来看内生金属矿床一般分布在上地幔隆起区靠近造山带一侧,而油气田一般分布在上地幔隆起区靠近盆地一侧.软流圈的不断上隆,造成岩石圈减薄、拉张,张性断裂的出现成为地球深部物质和热量向地壳上部运移的有利通道,为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能量保障,也为含油气盆地带来了生烃催化剂、热能和无机成因的石油与天然气.地球深部超临界流体的存在对上地幔高导层的形成、成矿物质运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在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气候谈判,推动国际社会低碳化发展,在中国层面上,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经济低碳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9.
通过近年区域地震剖面对比解析,在建立起苏北与南黄海中、古生界对冲构造格架的基础上,探讨其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表现为地层可对比、相同(似)的基底与盖层反射和对冲带及冲断褶皱,均体现了NW——SE板内递进变形特点。差异性表现为对冲带以北,陆上以浅变质岩内幕及顶部为主、陡山沱组为辅上覆强烈滑脱—→推覆的背、向斜褶皱交替,进而在背斜前缘产生仰冲(A带)—→逆冲(B带)—→掩冲(C带)叠瓦冲断;而海域则以更深层深、浅变质岩间破裂—→拆离—→上拱,形成了两组在宽缓背斜背景上的高角度冲断褶皱。认为深浅不同的剪切拆离层系(海域)和滑脱推覆层(陆上)作用,是造成陆上与海域构造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伸缩量计算表明中、古生界在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对冲—→推覆—→走滑、燕山晚期伸展和晚白垩世晚期以来断—→坳阶段三期变形,至今苏北与南黄海虽有压缩但"喇叭口"形态基本不变,主要源于陆上—→海域变形方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0.
浅论基层气象部门防雷执法的难点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防雷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基层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但许多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把执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现在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联系实际,对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