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180篇 |
海洋学 | 44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2,他引:37
以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的干旱区民勤绿洲为例,应用GIS、RS技术,从绿洲耕地风蚀潜在危险性、水资源利用与空间分布、作物安全生长格局与绿洲防护体系变化四个方面,对该绿洲近14a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洲土壤风蚀潜在危险性逐年增大。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5~20m的地下水埋深区域面积比例由1987年的39.6%上升到2001年的62.1%。地下水矿化度在绿洲的北部表现为上升的发展趋势。作物安全生长格局变化显示春小麦与棉花的安全生长面积由1987年占绿洲总面积的63.8%和91.5%下降到2001年的56.2%和71.3%。由林地与荒草地组成的绿洲防护体系逐年被破坏。地表水资源的逐年减少是绿洲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导因素,而人类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及毁林、毁草开荒等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绿洲生态安全水平逐年减低。 相似文献
92.
根据一系例地表景观指征将沙漠、沙地分为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四种类型.据此标准以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我国1:10万比例尺的砾质戈壁和沙漠、沙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2000年全国有砾质戈壁387,347km2,有沙漠、沙地1,242,301 km2,其主要以流动沙(丘)地为主,占41.46%;其次是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地,分别占24.21%和20.38%;固定沙(丘)地最少,仅占13.94%.全国沙漠、沙地分布在28个省区的719个县市的不同生物气候带,有62.33%分布在极干旱区,以流动与半流动类型为主;有21.94%分布在干旱区,固定半固定类型超过流动半流动类型之和.有8.78%分布在半干旱区,也以固定半固定类型为主.有6.78%分布在半湿润区,绝大部分是固定类型.有0.15%分布在湿润区,以固定半固定为主,但流动类型比例高于半流动与半固定类型. 相似文献
93.
94.
95.
粤琼“老红砂”的岩矿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岩矿和沉积学分析,热释光测年分析等,认为粤琼等四纪老红砂为晚更新世晚期海岸风沙作用的产物,其物质来源于邻近的海滩砂,后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下风化,造成Si,K,Na等元素的淋失和Fe,Al的富集。 相似文献
96.
97.
为了解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大亚湾海域2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Pb、Zn、Cd、As)的质量分数、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优化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呈现环带状分布特征,从岸向湾内逐渐减小;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鹏澳、哑铃湾及范和港附近;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中Cr、Ni、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7种重金属元素各自非残渣态所占比率从大到小为Pb(78.83%)、Cd(78.65%)、Cu(48.54%)、Zn(48.10%)、Ni(38.31%)、Cr(28.43%)、As(27.76%),即Pb最高,As最低,表明Pb的迁移性最强;通过因子分析,大亚湾重金属主要为沿岸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其次为工业废水及养殖污水。运用酸提取态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所选重金属元素综合风险评价Cd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98.
99.
王建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7,(2)
通过对沈阳市市-县气象业务实时系统的介绍,给出了公用分组交换网应用于气象业务的实例。由于分组交换网是当代数据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故该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