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利用新发表的高精度、高密度天体测量星表UCAC2,对天王星的五颗主要卫星的CCD观测图像重新进行量测,采用不同方法作定标归算,并使用两种理论模型(GUST86和GUST06模型)计算卫星的理论位置。对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卫星位置的O-C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本文获得的卫星位置精度,除天卫五(Miranda)有显著提高,其他4颗卫星的位置精度基本相同。本文中天卫一和天卫三的结果与"亮卫星定标法"的结果在精度上相当,天卫二的位置精度与其他天王星卫星的位置精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亮卫星定标法"的可靠性。此外我们还获得了天卫四的位置与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在Lieske算表所计及的精度范围内,有必要考虑含Q_0因子的月球长期项,据此给出了修正的动力学方程并重新推算了岁差量的全部系数表达式和基于新天文常数系统相对于历元J 2000.0的岁差量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14.
沈凯先  乔荣川 《天文学报》1998,39(4):353-361
通过归算土卫八轨道根数200年的变化将一个最新的高精度土卫运动理论TASS与经典理论作比较,并用20年现代照相观测资料作理论预报精度的归算.归算表明,在一定时期内TASS与经典理论有较好的一致,但其根数长期变化的差很快变大.由此指出,TASS的合理性和进入实用还有待对更长时期大量高精度观测作实算.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天王星卫星运动定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旅行者2号”飞越天于星期间,由空间无线电和光学观测获得的卫星资料首次给出天王星5颗主要卫星质量的可靠估计,从而推动了现代天王星卫星运动定量理论的建立。Laskar于1986年建立了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天王星主要卫星的(半)分析理论——GUST86,其高精度已被许多学者的实算证实。之后,对理论的改进作出贡献的学者有:Malhotra等人(1989)、Lazzaro等人(1987,1991)分析研究了天王星卫星系统中近共振项对长期摄动解的影响;Taylor(1998)采用数值积分拟合观测资料,以更精确地测定卫星质量;Christou和Murray(1997)则将一个2阶Laplace—Lagrange理论应用于天王星卫星系统。对这些学者的工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由Titan,Rhea和Iapetus轨道数值改进求解土星质量和形状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itan、Rhea和Iapetus由数值改进产生轨道,并拟合1967-1988年的4514个星对的照相观测以求改进自由参数。土星系的质量Msa和形状参数J2,以及卫星的质量mIa,mRh作为自由参数参加求解。归算得:Msa=1/3498.0±0.14Msun(太阳质量)(2.858780×10-4±0.00010),J2=0.016473±0.000110,mIa=3.35×10-6Msa,mRh=4.44×10-6Msa。归算表明,由于选择了由Titan、Rhea、Iapetus组成的较合理的动力学系统进行数值积分和采用了不同星对(Iapetus-Titan,Rhea-Titan)观测资料作拟合改进求解,其结果显然要好。由地面观测资料归算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空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表的是我们于1990年在云南天文台利用1mRCC望远镜对天王星主要卫星进行照像观测的定位结果以及与理论计算值进行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