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887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抗滑桩与桥梁桩和普通侧向受荷桩结构设计的区别在于,抗滑桩容许"大位移"和"超配筋"。荷载结构计算法采用10mm为位移容许值,导致抗滑桩工程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大位移"的抗滑性能。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力学原理,引入抗滑桩裂缝控制准则,在荷载结构计算法的基础上,用裂纹控制准则替代桩顶水平位移容许值进行抗滑桩设计验算,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抗滑桩的抗滑潜力;推导基于K法的抗滑桩设计验算方法的计算公式,阐述裂纹控制荷载结构法的原理、计算和设计流程;以十堰天水国家高速公路K593+850-K594+070滑坡治理工程为案列,分析了抗滑桩桩顶的水平位移组成和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传统设计法与本文阐述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由锚固段岩土体变形引起,位移由岩土体刚度决定,与桩体设计参数无关,优化桩体设计参数仅能限制由桩身弹塑性变形引起的桩顶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962.
针对航空影像电力线提取过程中,背景线特征(电力杆塔、道路和植被等)干扰问题和电力线提取准确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梯度对称性的电力线特征判别方法。采用Line Segment Detector(LSD)算法,对航空影像进行线特征提取;基于电力线附近梯度的对称性特征,实现从大量线段中准确筛选电力线段;采用缓冲区序列化线段连接算法,实现了电力线的自动连接。通过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排除背景干扰并准确、完整地提取整条电力线。  相似文献   
963.
岩土工程现场勘察试验通常只能获得有限的试验数据,据此难以真实地量化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提出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反演和边坡可靠度更新方法,基于室内和现场两种不同来源的试验数据概率反演空间变异参数统计特征和更新边坡可靠度水平,并给出了计算流程。此外为合理地描述土体参数先验信息,发展了不排水抗剪强度非平稳随机场模型。最后通过不排水饱和黏土边坡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试验数据和钻孔位置对边坡后验失效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实现了空间变异土体参数概率反演与边坡可靠度更新的一体化,基于有限的多源试验数据概率反演得到的土体参数均值与试验数据非常吻合,明显降低了对参数不确定性的估计,更新的边坡可靠度水平显著增加。受土体参数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试验数据对钻孔取样点附近区域土体参数统计特征更新的影响明显大于距离取样点较远区域。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室内光谱红边参数估测烤烟叶片成熟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成熟度的烤烟叶片光谱红边参数特性,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确定红边位置为烟叶成熟度的特征变量。通过分析红边位置与成熟叶片和过熟叶片的关系,找到适熟叶片的红边位置变化范围,同时采用回归模型用红边位置反演得出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对采用红边位置估测成熟度的准确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运用红边位置估测叶绿素含量效果较好,从而可以判断烟叶成熟度,并且得出成熟叶片红边位置为693—695nm,过熟叶片红边位置极值为688nm。因此,本研究为采用光谱技术测定烤烟叶片成熟度确定了理论依据,并可为解决烟草生产中成熟采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华南地区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层纹灰岩和江西慈化洪桥剖面栖霞组粒泥灰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的灰岩样品40件及该剖面中产出的菊花石样品8件、江西慈化洪桥剖面的粒泥灰岩样品8件、浏阳永和剖面的灰岩样品10件及该区产出的菊花石样品3件进行了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的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DOP值多数大于0.42;结合岩石微量元素比值特征的分析,表明华南地区栖霞组灰岩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DOP值的变化趋势为:浏阳>来宾>慈化,表明华南地区3个剖面的沉积环境含氧量的关系为:浏阳<来宾<慈化.DOP值在3个剖面上的周期性变化与剖面中的沉积旋回相对应,亦表明沉积环境的含氧量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66.
试论合肥盆地燕山运动古城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目前勘探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复合型残留盆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合肥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并利用野外露头资料、沉积学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论证了晚白垩世内幕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挤压推覆运动,并建议将该期构造运动命名为燕山运动古城幕;通过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和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生烃过程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在晚侏罗-早白垩世时开始生烃,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在燕山运动古城幕之前开始生烃.燕山运动古城幕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利于所生成油气的排烃,不利的一面是早期聚集形成的油气藏可能遭到改造和破坏;对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主要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相匹配,有利于油气的排烃和聚集成藏,据此指出了合肥盆地大桥向斜的勘探思路,即应以寻找古背斜及其上形成的披覆构造以及浅层的盖层条件较好的构造圈闭,这种类型的圈闭受构造运动改造较弱,保存条件较好,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967.
在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及5类代表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城市化与用地结构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2)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用地;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均为15%~19%;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即从平均比例11.46%降至5.03%;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均为5.8%~7.5%;绿地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01%升至30.94%;(3)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对城市用地格局的改善、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8.
969.
西藏谢通门县切穷地区发育面积较广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岩体。为了进一步查明花岗岩的特征、侵入时代及其形成环境,对其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主要集中于(129.3±0.8)~(130.5±0.9) Ma,属早白垩世。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来看,研究区花岗岩岩体具有高SiO2(73.19%~76.7%)、富碱(K2O+Na2O=7.81%~8.41%)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93~1.12之间,为强过铝质花岗岩;贫CaO(0.32%~7.31%)、MgO(0.01%~1.76%),显示明显的负铕(δEu=0.11~1.25)异常,富集Rb、Th、Nd元素,亏损Nb、Sr、P、Ti、K元素。从形成环境来看,研究区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大陆碰撞环境的特征。研究认为,西藏切穷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但在后碰撞过程中地壳缩短增厚发生拆沉作用,玄武质岩浆岩底侵,经过中下地壳发生改造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0.
中天山乌瓦门地区蛇绿混杂岩中出露了较多的花岗质岩块,但对于其来源、属性、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尚缺乏系统的厘定。岩相学表明,乌瓦门地区构造混杂岩中的花岗质岩具有区域变质成因的花岗质岩石特点,经定年测试分析乌瓦门混杂岩中变质花岗质岩中的锆石年龄为(2343±11)Ma和(1702±22)Ma,进一步表明它们并不是与蛇绿岩形成过程中有成因联系的斜长花岗岩。通过对比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的岩相学、地层学以及岩浆事件记录,进一步支持中天山地块存在前寒武纪基底及其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