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选用每天12∶00UTC时次的逐日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根据transformed Eulerian-mean(TEM)方程通过积分剩余速度珔v*,研究了1979—2011年间Brewer-Dobson(BD)环流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将其与downward control(DC)原理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还探讨了平流层温度与BD环流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由TEM方程通过积分剩余速度珔v*估算的BD环流与利用DC原理估算的环流相比较,在热带地区的形势更加明显.环流在热带对流层中上层上升至平流层中下层,最高可达1hPa等压面附近.然后在热带外向极向下运动,最后在中高纬度下沉回到对流层.BD环流的上升中心及质量通量均随季节的变化产生变动,环流在冬半球的形势显著地强于夏半球.在春季和秋季期间,环流呈现出南北两半球的对称形势.从全球尺度物质输送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33a间平流层BD环流的长期变化趋势是减弱的,且在平流层中下层减弱是明显的.环流的减弱趋势与纬向平均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2.
王军  叶强  孙奇  杨芳  胡秀青 《岩土力学》2012,33(10):3030-3036
以温州浅滩一期半岛起步区首期1#地块为工程背景,对薄壁筒桩、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滩涂土地区,与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相比,薄壁筒桩不会产生沉渣问题、桩身质量好、挤土效应弱、节约工程造价,承载力及桩顶沉降量均满足滩涂土地基加固要求,更适宜应用于滩涂土地基处理中,且在滩涂土地区,薄壁筒桩不会产生土芯闭塞效应,土芯的存在及桩顶封盖对于提高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适当增加筒桩桩长可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3.
通过近年在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研究,在该区首次发现了多处湖盆环境水下急速冷却机制形成的淬碎熔岩(不同于一般的枕状熔岩),这些淬碎熔岩分别与义县组中不同层位的沉积夹层伴生,其就位年龄应分别代表着相应沉积夹层的年龄.淬碎熔岩分布的主要层位是在北票义县组四合屯(尖山沟)沉积层的上部,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沉积层的中部、大康堡沉积层上部.即出露于北票四合屯观察哨南侧,义县金家沟、腰马山沟、二道河子、上下崔家沟、陶西沟北部、大康堡地区.本淬碎熔岩的发现及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解决一直争论中的北票地区义县组和义县地区义县组的对比问题提供依据,还将为进一步正确厘定义县组的范畴、火山活动规模和火山岩层的厚度,探讨义县地区义县火山旋回主喷发期跨越的时限,进而为探讨辽西地区主体引张作用的时限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4.
澳门内港及附近水域(包括内港、筷子基北湾和南湾)历来是澳门海域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 水质恶化常引发大规模鱼类死亡。本文利用近10年的澳门水质监测统计数据, 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了澳门内港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水文动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内港区低氧现象为澳门海域潮、径流物理及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内港没有明显的外海往复流和水体层化现象, 其整体的弱动力和筷子基水域的半封闭造成污染物滞留作用, 是形成低氧区的关键物理机制。筷子基水体自身生化耗氧是导致内港低氧的驱动要素, 底泥耗氧进一步加剧了内港的低氧程度。  相似文献   
115.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季节性冰盖污染物分布规律,于2013-2014年冰封期,钻取乌梁素海湖泊冰盖冰芯试样,观测冰厚并对冰芯晶体结构、气泡含量、污染物浓度(总氮、总磷和COD_(C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可分为4层,中间2层冰晶体粒径较大且气泡含量较少,为冰盖热力生长区.冰盖以柱状晶体居多,粒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气泡含量随冰盖密度增加而减少.冰盖结构特征与污染物分布具有相关关系,冰芯密度及气泡分布与总氮、总磷和COD_(Cr)相关关系分别为0.8965、0.8718、0.8184,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冰封期湖泊水质特征,为季节性湖泊冰盖研究及冰封期湖泊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辽西凌源地区张家口组是否存在及其与义县组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研究表明,凌源地区不仅存在张家口组,而且其与义县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它们是不同构造层的产物;义县组的底部层位即为大王杖子层(尖山沟层)。激光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地区张家口组火山岩顸界年龄为132.4-130.2Ma,前人得出该地区义县组底部层住(即大王杖子层)的形成时代为126-123Ma,反映该地区张家口组顸部与义县组底界之间存在约6Ma的时间间隔。此时间间隔内研究区不仅发生了构造格架的转换,也是辽西北票一义县地区幔源高镁火山岩的主体喷发期,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也在此时期达到高潮,翼北-辽西地区该时期之后发生了热河生物群大爆发,说明该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界限。  相似文献   
118.
在义县组建组剖面和珍稀化石主要剖面基础上建立了义县—北票地区义县阶单位层型和辅助单位层型。义县地区义县阶中的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及北票上园地区陆家屯层、下土来沟层和尖山沟层是主要含化石沉积层 ,北票地区三个层可与义县地区前三层对比。这些层均发现较丰富的脊椎、无脊椎和植物化石。生物地层可分为义县阶底部 Jeholosaurus— Eosestheria (Diformograpta) ovata— Cypridea rehensis(热河龙—卵圆双形雕饰东方叶肢介—热河女星介 )组合 ,下部为多门类动物化石组合和 Brachyphyllumlongispicum— Otozamites turkestanica (长穗短叶杉—土耳其斯坦耳羽叶 )植物组合及 Cicatricosisporites— Den-soiporites— Jugella(无突肋纹孢—层环孢—纵肋单沟粉 )孢粉组合 ;上部 Jinzhousaurus— Diestheria yixianensis—K arataviella pontoforma(锦州龙—义县叠饰叶肢介—舟形卡拉达划蝽 )组合。义县阶底界以东方叶肢介、狼鳍鱼(Eosestheris,Lycoptera)始现为界线  相似文献   
119.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论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并从时间和区域维度做了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经济促进消费的间接作用表现为在供给侧提升产品多样性,在需求侧提高居民收入,在市场侧促进市场一体化;(3)数字经济不仅驱动了本地消费,还对经济水平相近省份的消费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4)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消费的作用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强,具有时间可持续性,同时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呈现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益贫式特征。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经济驱动居民消费的研究视角,并为依托数字经济提振消费需求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增加趋势.通过构建表征复合高温干旱重现期变化的全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复合高温干旱变化的归因方法,并利用1921~2020年月气温和月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量化降水变化、气温变化和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这三种驱动因子在中国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变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气温变化、降水变化、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变化对干旱高温复合事件变化的贡献依次递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外的区域均导致复合事件增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降水变化是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北部、青海和甘肃地区复合事件减少的重要原因;降水-气温关系则与其他驱动因子一起导致了在华南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缩短和华东、西北部分地区复合事件重现期的增加.与此同时,降水和气温的均值趋势与离散程度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重现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