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7 毫秒
21.
虚分量感应电磁法的一个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直流电法测量大地电导率,不仅其装备笨重给野外工作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测量信号中包含激发极化信号,测量数据不很准确。 目前采用的许多电磁感应法由于其异常值与电导率σ之间的函数关系很复杂,不能直观地看出其间的关系。所以,仅以异常值或相对异常值来表示不均匀体的响应,无疑是这类方法的一个缺点,不可能用地电断面的属性--电导率直接表示出异常值。  相似文献   
22.
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来,许多地球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高新技术应用于矿产资源评价与勘查中,大大地提高了成矿理论和找矿预测的研究水平。成矿学的研究在经历了矿床模式、板块构  相似文献   
23.
辽西兴城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环境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粒度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地层的序列、结构、构造及岩性等方面的特征,在辽西兴城地区的上古生界中识别出四种沉积环境,每种环境均有独特的粒度特征:①曲流河环境:所在层位为本溪组与石盒子组中下部,沉积物平均粒径多集中在3φ附近,分选度较好,频率曲线多为微正偏的正态分布,概率累积曲线存在差异,河道为典型两段式,决口扇为低悬两段式;②三角洲平原环境,所在层位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其中平原沼泽沉积物粒度较细,集中在3.2φ之间,但分支河道粒度相对较粗,与曲流河类似,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分选好,频率曲线正偏、负偏均存在,概率累积曲线存在差异,分支河道为低悬两段式而平原沼泽则为一段式,反映垂向加积特征;③辫状河环境,对应石盒子组上部层位,沉积物平均粒度2.5φ左右,分选中等至较好,频率曲线多为微正偏态,概率累积曲线介于典型两段式与高悬两段式之间;④冲积扇环境,所在层位为蛤蟆山组,平均粒径集中在2φ左右,分选中等,频率曲线为正偏态至很正偏态,表明沉积物以粗组分为主,概率累积曲线均为高悬两段式,代表很高的水动力条件。从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的演化趋势来看,本地区晚石炭世至中二叠世中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濒海盆地环境,中二叠世后期开始,随着地壳抬升,本地区不断向内陆环境变化,至晚二叠世末期,已经进入干旱炎热的内陆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4.
在对澜沧江中上游干流规划电站(苗尾水电站以上)开发影响区实地调查、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影响区内4个县16个乡镇范围内关键人文生态对象,利用ARCGIS和Googleearth软件分析技术,并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分析关键人文生态对象的重要性和地域分布特征,就其对水电开发的敏感度进行5级评估,得出主要结果:(1)关键人文生态对象包括6类: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特色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A级景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康普乡和石登乡的敏感度最高,兔峨乡和功果桥镇次之,而巴迪乡、维登乡、攀天阁乡、中路乡、营盘镇和苗尾乡的敏感度最低。  相似文献   
25.
杨明  张梅生  李晓波  王旖旎 《世界地质》2018,37(4):1101-1109
为进一步确定燕山裂陷槽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底界性质,笔者对位于燕山中元古代沉积盆地边缘的兴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多个剖面上大红峪组底部砾岩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初步分析,得出该组沉积之前地表经历了差异性侵蚀,造成古地形起伏较大。大红峪组底部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包括单斜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两种类型,其代表的"兴城运动"没有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根据大红峪组底界明显的沉积间断现象,笔者认为将标准剖面大红峪组底界置于"小白石英岩"之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6.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刘洪林  邹辰  梅珏  张介辉  李晓波 《地质学报》2022,96(7):2562-2572
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已经发现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煤系地层为例,通过开展微观特征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查明山西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认为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有机质纳米孔隙是页岩储集空间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山西组煤系地层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经过模拟实验认为形成于早期液态烃裂解气,随着原油沥青化,气泡被固化在沥青条带中形成纳米孔隙;集中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的异常热事件控制了裂解气生成的强度和范围,在此过程中沥青化产生的有机质纳米孔大幅度提高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储集空间和资源丰度。这一认识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组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巨型矿集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大型、巨型矿床之间的联系是近年来国际地学界所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通过编图发现,巨型矿集区是全球矿床分布最显著的特征,它同地球动力学的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全球构造的演化历史角度划分了五个地球动力学成矿阶段,并指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微板块运动和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全球主要巨型矿集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所发现的环太平洋带上巨型矿集区的分段性分布特征,可能跟太平洋板块俯冲的非均一性和大陆边缘地体增生前的组成差异有关。文章在分析国外研究地球动力学与大型、巨型矿床之间关系的主要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国开展巨型、大型矿集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套设想。  相似文献   
29.
30.
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中首次发现叠层石,其产出层位为前人在这一地区划分的"常州沟组"顶部,自下而上为Stratifera sp.层叠层石(未定种),Cryptozoon sp.卷心菜叠层石(未定种),Eucapsiphora sp.叠球藻叠层石(未定种)。该组合以及邻区葫芦岛等地团山子组中的叠层石类型均属于燕山、太行地区团山子组叠层石组合带分子。上述叠层石的发现为夹山地区划分出团山子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叠层石形态垂向分布规律及其与古环境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兴城地区团山子组沉积环境演化为海退沉积序列(浅滩到潮间、潮上带)到海侵沉积序列(潮间、潮上带到潮间、潮下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